银河M9新车出场,智能座舱亮相,账号互通成亮点

去车展,看新车,过去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还都是:“颜值高不高?内饰豪不豪?”但今年成都车展“剧情”有点变天,吉利银河M9一亮相场子里风向立马拐弯,焦点全跑到了它的Flyme Auto 2座舱系统上。

大家讨论得沸沸扬扬,说白了,不少人都在琢磨这么个事:咦,以前不管手机还是车里用的娱乐系统,不都是哪个功能用哪个App,切来切去,把自己整得跟“码农”似的?

可这次,Flyme Auto 2直接来个降维打击,AI加持下只要你一句话,导航、听歌、调整空调都有AI直接统筹安排。

这玩意儿到底有多神奇,真能替代掉咱们手动搬砖的习惯吗?噱头还是革命?

掰开揉碎了分析下,背后还真有点“新时代车机革命”的意味。

说来,谁没在车里手忙脚乱切APP的尴尬回忆?

早几年你开车,导航得用导航App,听音乐得点开播放器,调温度要找空调页面……三头六臂都不够用,搞不好还一套连招下来耽误了路口。

银河M9新车出场,智能座舱亮相,账号互通成亮点-有驾

这时候要是碰上那种UI界面做得像迷宫一样的品牌,别说顺手了,你还得一边开车一边比划,心里剧本都快演成“自我求生指南”了。

再往深了说,数据孤岛也是老问题,设备间体验割裂、品牌切换又要重头适应。

一台车是不是“懂你”,其实大多数人之前并没那么高期待,就图个别整出事故。

但Flyme Auto 2这次杀出来,思路一下子换了个赛道。

它不是“勤快点的语音助手”,而是打包了个AI中枢,帮你一站式思考啥事该怎么干、在哪个App搞定,从根上砍掉操作冗余。

出门一句“小E,帮我导航去吃串串,顺便放点儿轻松的音乐”,结果是导航、音乐、气氛全一波带走。

就想象下,过去你得像遥控指挥多路机器人似的,现在直接一声令下,“车小E”团伙自己排兵布阵、批量全搞定。

如果你个人习惯比较讲究,比如午饭后习惯小憩、要点白噪音,这套AI还会主动学着在合适的时段提醒你,哪怕你没开口,它也能推测你是不是又想来那一套:“主人要不要来点助眠音?”

是吧,这体验自然就拉高了,等于身边多了个越来越懂你的小能手。

这里有个更狠的隐藏技能:生态全通。

咱们都碰到过一个麻烦——同个集团下不同品牌的车,系统用着像八竿子打不着,什么账号、习惯设定都卡着重新适配。

但Flyme Auto 2搞出来只要用统一ID,你今天银河M9喜欢24℃空调,改天回家借领克,车一上,还是你的温度、风格、菜单逻辑,甚至那个AI“Eva”跟你交流的套路,都顺带同步。

这不是说换了个车等于换了个系统、重新认识一遍AI“助理”;而是统一体验,从银河到极氪全网打通。

想想看,真正的大厂自信,不就是让用户不用折腾适应?你喜欢啥牌,开啥都能像“老熟人”陪你逛四方。

这事虽然表面是降本增效,但背后反映了车企正在学会怎么“以人为本”,说得玄乎点,科技温度就是点一滴琐碎的关怀啊。

AI自学能力也是亮点,不得不说Flyme Auto 2带着点“车圈自嗨小天才”的意思。

所谓“影子模式”是啥?

就是AI这一块,厂家干脆拉出来让系统自己教自己、练习批卷、自己点灯熬夜闯关升级,说不定人类工程师还没想明白用户痛点,AI这边就已经提前试错、优化、上线新功能。

传统车机动不动就是“大版本迭代”,三五个月小漫长,折腾一圈人都老两岁了。

可Flyme Auto 2这次号称两周就能小步快跑,把新脑瓜塞到你的M9座舱里。

用主持人的话就是:再过一阵,“你需要什么车先想到,再看车有没有;以后小E直接懂你没开口的需求,脑瓜子提前‘打个补丁’。”

这不是未来,是真实发生在银河展车上的。

就连老款、动力没那么强的车型,只要硬件差不离,也能享受同款AI进化红利。

科技护城河都这样修,难怪银河M9敢在车展力推Flyme Auto 2,不怕同行变焦点。

银河M9新车出场,智能座舱亮相,账号互通成亮点-有驾

这些年“智能座舱”口号太多,真假难辨,许多时候说穿了还是披着科技皮的花架子。

Flyme Auto 2尽管还没把所有梦想照进现实,但至少在场景智能和习惯适应性上真往前走了好几步。

你说这是不是噱头?人家直接晾晒大多数人在乎的“切APP、换账号、数据迁移”烦恼,第一刀砍得准。

部分人担心AI会不会误操作、乱理解,Flyme Auto 2选择了语义理解和推理优先,后面再持续升级兼容更多App和场景、衔接更流畅,说明这事不是一拍脑袋出来的试验田。

背后团队有节奏、有野心,用户痛点盯得也够狠。

不过,体验最终能不能水到渠成,归根结底还是要在真实用户群里“刮风试火”。

真正牛气的科技改变,不是宣传里卖弄炫技,而是细节上不折腾你,省掉你的一天里那些隐秘的繁琐。

银河M9押宝Flyme Auto 2,把科技搞得像管家、像秘书,不是蓄意引爆多大新闻,而是让你觉得“这车越用越离不开”。

当然了,人无完人,系统再智能也怕“学坏”或者想当然。

AI啥都记,偶尔理解错主人的需求也是难免,比如有次你忘了午睡,它硬拖着你去休息区“听白噪音”,估计也有人会哭笑不得。

但这些小bug在不断自我纠偏和日常陪伴下,逐渐成了“智能伙伴的性格”,人和机器的界限也蛮有趣味,甚至有点“家有憨娃”的既视感。

Flyme Auto 2要做的,应该是既尊重标准化的便捷,也别丢了灵活和温度。

说到底,人车关系现在玩的是“陪伴式进化”,用户需要的,未必只是功能堆砌,更渴望默契和小确幸,甚至偶尔的意外惊喜。

你想试试是不是真的能让生活省心一点、顺畅一点,银河M9这波“人车默契”算是有口皆碑了。

虽然目前只有少数车主能优先体验Flyme Auto 2的完整体,明年大趋势一上,整个行业能不能像银河这么狠地推设定标准、打破数据壁垒,还要再观望;但不得不承认,座舱这玩意儿“有脑子长记性”的趋势算是没跑。

但凡用过一次全生态账号流转、不切App自动编舞的体验,没准都得感叹一句:以前咱开得那叫车,现在再不开点智能的,都觉得掉队。

不过最终智能一定不是冷冰冰的铁逻辑。

Flyme Auto 2这一波,教咱看见了科技和人性并肩而行的可爱一面。

人与AI逐渐形影不离,像极了生活多出来的一个老友,比你想象里更懂你,比你爸妈还细腻,结果是:你一上车,世界都开始变得柔软顺心。

至于系统还会不会遇到“误判”“短路”的小尴尬?

银河M9新车出场,智能座舱亮相,账号互通成亮点-有驾

那又如何?好奇驱动的用户,总比原地踏步的科技死板来得新鲜。

多少人心底都还憧憬着那个“宠你宠到骨子里”的车机时代——银河M9,这回算是把梦想掏出来晒了个太阳。

你觉得呢?

如果有一天,开车真的不用再切App、手忙脚乱全靠AI一句话打包干完,你会上手试试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