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倒是宣布 “钠新” 电池通过了新国标,12 月就要量产,首发还绑定了巧克力换电车型,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可说实话,量产和普通消费者能真真切切买到车,根本不是一回事。
就拿车企的常规操作来说,一款新车从量产到交付,中间得经过经销商铺货、检测调试,尤其钠电池这种新技术,首批车大概率先给合作车企做示范运营,普通用户想提车,没个半年估计悬。还有江淮钇为花仙子钠电版喊着 “5 万元以下”,但你去 4S 店问问,现在能订到车不?十有八九是 “接受预订,具体交付时间待定”。所以,现在说 “上市”,更像给市场放个信号,真要摸到实车,还得等。
5 万以下的钠电车型确实吸睛,毕竟这个价位以前要么是铅酸车,要么是续航拉垮的锂电老头乐。但君得说,这价格惊喜不在 “买车时少花一万块”,而在 “用着用着省出一大笔”。
宁德时代有个数据挺有意思,他们的 24V 重卡启驻电池,八年总成本比铅酸电池降了 61%。这账套到乘用车上也一样:钠电池寿命普遍能到 10 年,铅酸也就 2 年,中间换两次铅酸电池的钱,可能就比钠电车的购车差价还多。再算运维,钠电池在 5G 基站里已经做到运维成本降 70%,车上的逻辑也差不多,少修几次电池,省的钱都够加好几次油了哦不对,是充电。
当然了,有人说 “要是锂价跌回 10 万 / 吨,钠电池就没优势了”。但君觉得,钠电池的底气根本不在跟锂电死磕价格,而在 “不被锂矿卡脖子”。我国钠资源多到用不完,就算锂价蹦迪,钠电池的成本底线也稳得住,这才是 5 万以下定价的真正底气。
说 “钠电池会淘汰公交车”,纯属想多了。公交车那活儿,可不是随便什么电池都能干的。你想,一辆公交车一天跑个 200 公里是家常便饭,早高峰恨不得半小时充一次电,冬天在北方零下二三十度还得正常启动,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快充速度、低温性能要求高得很。
钠电池表现 怎么样?储能领域里,大唐湖北的钠电储能电站能扛住频繁充放电,循环寿命看着还行;宁德时代的钠新电池在 - 40℃还能保持 90% 电量,低温这块确实比锂电强。但公交车的电池容量比储能电站单模块大得多,快充时的散热、电池管理系统能不能跟上,现在还没实际案例。
再说了,现在公交车大多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或者超级电容,换一套动力系统可不是换个电池那么简单,车的底盘、充电设施都得改。公交公司都是算账的能手,没看到实实在在的省钱数据,凭啥淘汰现有的车?所以,钠电池顶多是给新造公交车多一个选项,想让路上跑的老公交全下岗,没戏。
其实吧,钠电池最该被期待的,不是淘汰谁,而是它能让以前用不起电池的场景用上电池。比如北方农村的低速车,冬天锂电掉电掉得心疼,钠电池耐低温,说不定能让这些地方的人愿意换电动车;还有偏远地区的离网储能,钠电池成本低,铺起来更划算。
中科海钠不是说吗,2026 年钠电池成本能和磷酸铁锂持平。到那时候,说不定我们能看到 “钠锂混搭” 的公交车 : 低温时用钠电池保证启动,跑长途时靠锂电补续航;小区里的储能柜,白天用钠电池存光伏电,晚上给电动车充电。这种 “你中有我” 的局面,可比 “谁淘汰谁” 有意思多了。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虚假杜撰事件。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