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量输出丰田本田,自己却偏爱其他车型

你有没有想过,咱们满大街跑的丰田、本田,其实在日本本土,人家压根不怎么当回事?咱们当成“国民神车”供着的合资品牌,到了日本老家,反而成了“非主流”。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打脸?更离谱的是,日本人自己开的,居然是铃木、斯巴鲁这种在国内几乎没啥存在感的品牌。这背后,不是车的问题,而是文化和需求的错位。

别看铃木在国内早就“跌冒烟了”,退出了主流市场,但在日本,它可是家家户户的“买菜车”顶流。为啥?就因为那个神奇的K-car。0.66L排量,方盒子造型,停车不用证明,税费还减半,一年到头养车成本低得让人上头。在日本,几乎每四户家庭就有一辆K-car,很多家庭甚至女主人专门开一辆,买菜、接送孩子、短途通勤,灵活又省钱。这种“小而美”的出行哲学,恰恰是咱们这种地广人稀、追求大空间的市场很难理解的。 咱们的“北斗星”明明是同源车,却沦为了拉货工具车,想想真是唏嘘。

日本大量输出丰田本田,自己却偏爱其他车型-有驾

再说斯巴鲁,这牌子在国内总给人一种“小众偏执狂”的感觉,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可到了日本,它可是“真香”级别的存在。尤其是冬天,一到滑雪季,满山遍野都是斯巴鲁的车影。为啥?它的全时四驱系统在冰雪路面上稳得一批,简直就是“冬天出行安全感”的代名词。 你开辆前驱车上去打滑,人家斯巴鲁轻轻松松就上去了,这差距,谁开谁知道。可到了中国,四驱虽然好,但大多数人一年也用不上几次,再加上名字听着有点怪,很多人直接“用脚投票”,劝退了事。

日本大量输出丰田本田,自己却偏爱其他车型-有驾

再聊聊咱们熟悉的“三大神车”——丰田、本田、日产。它们在全球卖得风生水起,但在日本本土,反而没那么“走路摇头晃脑”。尤其是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在国内可是“装逼利器”+“舒适标杆”的代名词,多少人奋斗的目标。可你猜怎么着?在日本,开雷克萨斯?很多人觉得没啥排面,甚至有点“销售员强行上桌第一个动筷”的尴尬感。 反倒是奔驰、宝马,在日本才是真正的“精英入场券”。开一辆E级或者5系去谈生意,那才叫有面子。奥迪就更惨了,存在感几乎为零,跟捷豹在国内的处境差不多,属于“天塌了”级别的边缘化。

最让人意外的,是新能源这块。咱们这边新能源车已经“支棱起来”,比亚迪、蔚来、理想个个都是“车界网红”,L2辅助驾驶都快成标配了。可日本呢?不少老百姓还坚信氢能源才是未来,觉得电动车只是过渡品。这种“技术信仰”听起来挺酷,但现实是,氢能源基础设施迟迟跟不上,加氢站比大熊猫还稀有。 日本政府自己都坐不住了,碳中和目标摆在那儿,再不发展纯电,整个汽车工业真要“雪崩”了。所以现在日本车企也开始慌了,纷纷推出电动车,但市场反应嘛……还是慢半拍。

日本大量输出丰田本田,自己却偏爱其他车型-有驾

拿丰田bZ4X来说,全球都在卖,但日本本土销量平平。反观咱们这边的比亚迪元PLUS,或者特斯拉Model Y,那才是真正的“出片利器”+“真香”产品。不是日本车不行,是他们的用车习惯和咱们完全不同。 比如,日本城市密集,停车困难,所以K-car这种小车才吃香;咱们地大,喜欢大空间,SUV和MPV才是主流。日本多山路多雪,四驱是刚需;咱们大部分地区路况好,前驱够用。日本人工贵,省油省心最重要;咱们充电便宜,电车使用成本直接“顶呱呱”。

再看看本田,国内的CR-V、雅阁都是“国民神车”,可日本本土,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轻自动车或者进口豪车。本田的电动车战略也明显慢半拍,反倒是比亚迪的DM-i技术,在油耗和动力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直接让一众日系混动“脸都绿了”。以前是日系车靠燃油经济性“拿捏”我们,现在?不好意思,咱们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已经实现了“反向打脸”。

日本大量输出丰田本田,自己却偏爱其他车型-有驾

说到底,日本车企确实牛,三电技术、可靠性、省油方面都是行业标杆。但他们太执着于自己的“小世界”,忽略了全球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咱们中国车企,反而在智能化、电动化上跑得飞快,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快充技术,样样都让人上头。

日本大量输出丰田本田,自己却偏爱其他车型-有驾

所以你看,不是丰田本田不好,而是日本人自己有更符合国情的选择。咱们引进的,其实是他们“出口转内销”的产品线。而他们自己开的K-car、斯巴鲁,才是真正贴合本土需求的“宝藏车型”。

日本大量输出丰田本田,自己却偏爱其他车型-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用车文化差异,你觉得有意思吗?如果你生活在日本,你会选择开一辆铃木K-car去滑雪,还是坚持在国内开一辆“走路摇头晃脑”的理想L9?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