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学员,我是你们爱唠叨的老赵教练。
带了这么多年学员,我见过太多人:
练了三个月,倒车入库还是像“螃蟹搬家”;
练了五个小时,一把过,连考官都夸“这把太稳了”。
你猜区别在哪?
不是手笨手巧,不是聪明不聪明,
而是——有没有听懂学车背后的“潜规则”
今天我不教点位,不讲方向盘打几圈,
我就说说那些一把过的学员,早就悟透的五句话
你要是早点明白,说不定早拿证了,还能省下补考那几百块!
第一句:心态决定成败。
我带过一个小女孩,叫小林,22岁,一上车就紧张,手抖得像在发电报。
我说:“别怕,有教练在。”
她说:“教练,我怕挂科,我妈说考不过就别回家吃饭。”
我说:“那你现在是在学车,还是在学‘别被骂’?”
她一愣。
后来我教她一招:每次上车前,深呼吸三次,心里默念:“我不是来考试的,我是来玩的。”
结果?科目二一把过,科目三连考官都说:“这姑娘心态真稳。”
反观另一个小伙子,练得贼熟,可一上考场,手心全是汗,倒库时方向盘打晚了,自己心里一慌:“完了完了,要挂!”
结果越慌越错,直接压线——真挂了。
你看,技术一样,差的就是心态。
车不难,难的是你脑子里那个“怕”字。
第二句:学车从来都不是练得越多越好
这话你可能不爱听。
“教练,我不多练,怎么能会?”
我告诉你:练得傻,不如不练
我有个学员,天天来,练了整整三周,别人练5次能考的,他练了20次还晃晃悠悠。
我问他:“你每天练完知道错在哪吗?”
他摇头。
“那你练的不是技术,是肌肉记忆的复读机。”
后来我让他停两天,只做一件事:复盘
把每次练车的错误记下来,分析原因,再上车针对性改。
结果第四次模拟,一把过。
学车不是“堆时间”,是“动脑子”。
你练100遍错误动作,不如纠正1遍正确操作。
第三句:练车的态度是关键。
什么叫态度?
不是你多听教练话,而是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
我见过两种人:
一种是,教练说“你倒库打晚了”,他马上问:“教练,我下次提前多少?怎么判断?”
另一种是:“哦,知道了。”然后下一把还是晚。
前者通常一把过,后者补考三回都难。
态度不是“我来了”,而是“我想改”。
你带着“我要学会”的心来,和带着“我来打卡”的心来,结果天差地别。
记住:教练不欠你驾照,你得为自己负责
第四句:进步比面子更重要
太多人,死在“面子”上。
有个小伙子,练坡道起步,老是熄火。
我让他多练几次,他说:“教练,我不想练了,太丢人,别人都看着。”
我说:“那你想要面子,还是要驾照?”
他沉默了。
后来他硬着头皮练,练到第十次,终于一把拉上去不熄火。
考试那天,他坡道起步稳得像钉子,考官点头:“不错,控制得很细腻。”
下场后他跟我说:“教练,现在想想,那几次熄火太值了。要是当时怕丢脸,现在还在家啃老呢。”
记住:在驾校丢的面子,都是在考场省下的补考费。
你不怕犯错,才能真正进步。
第五句:开车安全第一,礼让是德
最后这句,不光为考试,更为你以后上路。
我带学员跑科目三,最烦那种“考试机器”
绿灯亮了猛踩油门,路口不看行人,变道不打灯,就为了“完成项目”。
有一次,一个学员在通过学校区域,车速50,我立马踩了副刹:“你赶着投胎啊?这儿限速30!”
他说:“教练,这不是考试吗?我得快点跑完。”
我吼他:“你开的不是车,是命!”
后来他调整了心态,考试时遇到行人过马路,主动停车等待。
考官当场表扬:“这位学员安全意识很好。”
最后成绩出来——满分通过
所以,总结一下:
学车不是拼谁练得多,而是拼谁悟得透、改得快、心态稳、有担当
那些一把过的学员,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他们早就明白了这五句话:
> 心态稳了,车就稳了;
> 动脑比苦练重要;
> 态度决定高度;
> 犯错不可怕,不改才要命;
> 安全不是考试要求,是开车的底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驾照不是一张纸,是你对生命的承诺。
拿证那天,不光是你会开车了,
更是你,真正学会了敬畏道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