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新车一年修22次,4S店称正常,售后置换还要加钱

“江苏淮安谷女士买了76万的奔驰S400,一年多修了22次,4S店说有些故障‘正常’?”看到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是:“为啥76万买的车修了22次还是正常现象?我是不是落伍了,还是大家现在都拿维修当乐趣?你说谷女士是不是奔驰总部派来体验生活的?”

我们买车到底是图啥?按理说,花七十多万买个大奔,图个啥?图脸面,图踏实,图不用一两个月就跑4S店打卡签到。他不是花个三四万的奇瑞QQ,也不是二手电瓶车。那奔驰这个级别的豪车,居然能出这么多毛病,还能让人家4S店轻飘飘给句安慰:“新车也是这样的。”这要是标准的话,全国每家奔驰店得配个特级维修师傅,别说一年修14次,奔驰一年能给全国医美带来的经济效益都顶不住。

说雨刮器抖动能‘归海水溅到雨刮器上’,听着像是清明祭祖没带纸只好用灰。你想一想,这理由要搁在:“我昨天迟到是因为月亮走太快了”,老板还不得立马给你升职,要是海水能让雨刮器抖动,那船上的奔驰卖回内地,是不是直接建议大家下雨就手动擦玻璃?

更神奇的是,在维修单上看到过什么发动机故障灯、倒车影像黑屏、仪表盘开裂、中控屏黑屏花屏,各种毛病轮番上阵,就像是我小时候家里热水器,今天不出热水,明天漏电,后天直接罢工,一到周末它就和我一起休息。最妙的是4S店解释:“有的问题是正常的,新车也这样。”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条件成立,要不然豪车品牌索性改成‘正常出问题,不出反而亏’,大家买了车,服务就是不断给你新体验:哪天开着发动机不亮故障灯,这都得反思是不是产品升级了。

这里最值得琢磨的不是车的问题,而是态度。你买了车,出了问题,去找售后,结果修一次又出新问题,再修还是有毛病,最后来一次消协,给你支招:置换,旧车低价,新车高价,还要银行贷款,算来算去要多掏十几万。这是买车还是进了氪金大冤种副本?明明是车的问题,最后变成车主还要再花钱,极致的“甩锅艺术”,让你不仅得了病,还得自己掏钱坐救护车。

很多人可能觉得,奔驰嘛,豪车嘛,花钱买体验,谁让你有钱,不开心自己忍着。但这逻辑其实很毒。为什么在中国人越来越多能买得起大品牌的时候,产品本身和服务反而开始‘正常拉胯’了?以前穷,买个几十万的车就是家族荣耀,现在富,买个七十多万的豪车,还得自带维修Buff,天天去店里蹭茶水。品牌热度高了,售后服务却下来了,这是不是大家都默认“有钱人应当自带倒霉体质”?

我们来看这个新闻,其实真正让人愤怒的不是那个“22次故障”本身,毕竟车是个综合机械产品,偶尔琐碎毛病可以有,但“常态性反复故障”属于严重质量问题。只要你反复维修,层出不穷,甚至影响安全,这怎么能算是“豪车应有的体验”?同是奔驰,国外用户出了事能大声投诉,国内车主出了事被劝别闹,新车抖动是人生必备课程,这背后到底是啥在作怪?是品牌傲慢,还是市场默认?

更讽刺的是,谷女士呼吁“希望车修过之后不会再出问题”,换来的结果是4S店说“没人保证”。这就像你去买一个保温杯,卖家说喝水的时候万一被烫伤我不负责。那这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事,更是态度的事。如果连售后都不敢保证产品能产出“无问题”体验,这行业还混个啥?要么你直接说我就是草台班子,要么你认认真真修,给人一个踏实管理。不能让客户掏了大把钱,最后紧张兮兮上路,生怕今天车机断片,明天悬挂罢工。

这里其实点出了现实生活的一个深层问题:大品牌到底是靠什么赢市场?是做广告讲故事,拿上海滩拍一部大片,还是靠扎扎实实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这两年看到太多“豪车变低端车”、“大牌做成杂牌”的新闻,从奶粉到汽车,哪个不相似?说到底,品牌价值最后还是靠产品立住脚,无论你讲了多少故事,最后如果天天让用户因为安全风险胆战心惊,品牌就成了大家要花钱躲开的对象。

而且,现在的售后套路也变了,以前是“你买了车不满意我们帮你解决”,现在变成“你买了车不满意还要再掏钱,直接换车贴补厂家”,这样操作真让人服了。如果按照三包政策,只要在保修期内出现严重故障,维修不成,理应退换,消费者是天经地义的维权。但是实际上呢?各种捆绑销售,贷款、置换、基金,满满套路,最后算下来,大家为了维权反而要倒贴。这叫高价买车,低价维权,最后大牌成了‘豪华套路’。

仔细想想,消费者到底图什么?花七十多万买车,理应买的是省心、安全。把这些都转换成“正常”体验,就是对消费底线的挑战。如果奔驰这样的大品牌都这样糊弄,那中国消费者有啥信心?口号说“以客户为中心”,实际是让客户‘以品牌为中心’,谁敢买谁倒霉,谁买了谁自认倒霉。你说以后谁还敢冲动消费?这不就变成了“高价买教训,低价买服务”?

整个事件里,最悲哀的其实是无力感。你说谷女士能怎么做?投诉,媒体曝光,消协协调,结果还是“退一赔十是有条件”,还是要多掏钱。一辆车一年修十几次,居然能被说成概率问题,那行业到底还要怎么自我进化?如果每一条新闻都这样,任何人买车都得背上‘维修套餐’,那以后买车是不是得配个心理咨询师,提前问问自己抗压不抗压?这不是市场进步,这叫市场退化。

这里,我也想问问大家,如果花几十万,几百万买个东西,理应是花大钱买大服务,花大钱买保险,花大钱买安全。结果发现,是花大钱买了个五彩斑斓的维修体验,反而小品牌还管点事,大家是不是得重新思考一下什么叫“企业责任”?你单靠牌子,单靠广告,单靠押韵的宣传语,最后全压在客户身上,不仅丢了信任,还让大家觉得买豪车是傻子式投资。谷女士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高价产品低标准的常态警钟。

奔驰新车一年修22次,4S店称正常,售后置换还要加钱-有驾
奔驰新车一年修22次,4S店称正常,售后置换还要加钱-有驾

说到底,谁都不想天天去4S店打卡,谁都不想把七十多万砸在“维修日记本”上。我们要的是靠谱的产品,清晰的态度,而不是一大套甩锅体系。希望更多的企业能明白这个道理,别用“正常”去掩盖质量问题,别让售后变成“再创收”的新渠道。让买豪车真正回归“高质量高体验”,别再让‘正常故障’和‘无条件加价’绑架了买车人的安全和尊严。

奔驰新车一年修22次,4S店称正常,售后置换还要加钱-有驾
奔驰新车一年修22次,4S店称正常,售后置换还要加钱-有驾
奔驰新车一年修22次,4S店称正常,售后置换还要加钱-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