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23万!曾加价20万的揽胜极光L,豪车神话彻底终结?

这年头,23万多点儿,就能把一台挂着“Range Rover”标识的路虎揽胜极光L开回家,你说玄不玄?

这价格,连个合资品牌的中配SUV都够不着,可人家,实打实地把豪华SUV的入门门槛,直接砸到了地板上!

原价42.98万,现在23.98万,还能谈折扣,终端价逼近17万?

这简直是把曾经那个“一车难求”、“加价20万”的英伦贵族,硬生生“砍”成了“平民价”。

这背后,究竟是市场规律的残酷洗礼,还是品牌战略的无奈之举?

跌破23万!曾加价20万的揽胜极光L,豪车神话彻底终结?-有驾

“神话”的陨落,从加价神坛到价格洼地

想当初,揽胜极光刚登陆中国市场那会儿,那可是多少人心中的“Dream Car”!

2011年国产化之前,进口版就卖到62.8万,还不够,得加价十几二十万才能提到车。

那会儿,车钥匙往桌上一放,Logo就替你说话,一个眼神,别人就知道你“不一般”。

即便后来国产化,指导价也落在40-50万区间,路虎联手奇瑞,试图复制德系豪华品牌的辉煌。

跌破23万!曾加价20万的揽胜极光L,豪车神话彻底终结?-有驾

可命运的齿轮,在2015年突然卡住了。

那年的315晚会,国产极光的变速箱问题被曝光,车主们开着开着就“趴窝”,倒挡挂不上,这“拦路虎”的名号,算是彻底坐实了。

消费者可以容忍一些小瑕疵,但“走不动”是硬伤!

一夜之间,路虎的品牌光环,就这么被技术短板给磨灭了。

那份曾经的“高不可攀”,就此化为泡影。

跌破23万!曾加价20万的揽胜极光L,豪车神话彻底终结?-有驾

“骨折价”的背后:是重生,还是透支?

现在,为了求生,路虎这步棋走得相当“狠”。

从42.98万的指导价,直接跳水到23.98万,甚至终端价能低至17万区间。

这“真·平民路虎”的出现,究竟是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还是在加速它的消亡?

不妨看看数据:2025财年,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同比下滑34%,合资车型销量仅3.35万辆,合资公司更是亏损了1.35亿!

而工厂设计产能20万台,利用率却不足20%。

讽刺的是,那些价格高昂的进口揽胜、卫士,销量反倒逆势增长了6%,它们才是支撑品牌生存的关键。

这不就说明,“越便宜的国产车,越拖累品牌;越昂贵的进口车,越是命脉”吗?

平价极光的销量或许能一时提振,但长远看,这更像是品牌价值的“二次稀释”。

跌破23万!曾加价20万的揽胜极光L,豪车神话彻底终结?-有驾

是谁,把路虎拉下了神坛?

有人把矛头指向印度塔塔,认为品牌形象因此“跌份”。

这话说对了一半。

塔塔接手后的前几年,捷豹路虎在全球,尤其在中国市场,可是高歌猛进的。

真正让品牌陷入困境的,是几个关键节点:

质量失守:国产车型频繁出现的重大故障,让“修不好的路虎”成了挥之不去的标签。

价格崩塌:曾经坚挺的价格体系一溃千里,模糊了品牌定位。

电动化滞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时,转型步伐显得迟缓。

合资包袱:沉重的合资架构,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品牌的衰落,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所致。

“十年反转”:从“高攀”到“救命稻草”

回想当年,奇瑞与路虎的合资,被看作是奇瑞“高攀”了豪华品牌。

可如今,局势已然逆转。

路虎在华的合资业务举步维艰,甚至传出要借助奇瑞的技术平台,开发新的国产电动车。

曾经的“光宗耀祖”,变成了如今的“共担债务”。

跌破23万!曾加价20万的揽胜极光L,豪车神话彻底终结?-有驾

这不再是简单的战略调整,而是“最后一搏”。

如果这次调整不能奏效,揽胜极光这个曾经的“颜值担当”,很可能就此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只留下一个名字,和一段关于辉煌的传说。

23万的路虎,你真的买得“值”吗?

我始终认为,23.98万买一台路虎极光L,绝非“划算”的交易。

为什么?

因为真正的豪华,绝非Logo的堆砌。

你以为花24万买到的是身份的象征,实际上,你可能接手的是品牌最疲软的时期、质量最堪忧的一批、渠道最混乱的车型。

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维修焦虑、贬值困境,甚至是零件停供的风险。

这价格战,与其说是路虎的“救赎”,不如说是品牌在市场洗牌中的一次无奈挣扎。

当BBA还在坚守价格底线,玛莎拉蒂也不敢如此激进时,捷豹路虎的“地板价”策略,与其说是破局,不如说是暴露了其对未来的迷茫。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中国车市的残酷,从不给犹豫者留情面。

曾几何时站在金字塔尖的“全球第一豪华越野”,若是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昔日荣光,终将如黄昏落日,只剩下一抹残阳的余晖。

跌破23万!曾加价20万的揽胜极光L,豪车神话彻底终结?-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