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估计不少人都刷到了李稻葵教授骑宝马S 1000 RR的视频,宝马能找这类“专家”代言,也算是摩托界的一股清流了。
仍记得当初,作为经济学家和清华教授的李稻葵语出惊人,直呼“13年强制报废,荒唐!13年相当于汽车开3年的里程,如果汽车3年里程报废,谁敢买汽车?”
他还表示,摩托车限行也不合理,摩友骑着高性能车,自己知道戴头盔穿防护服,为何不给上路?
图片
李稻葵教授可谓是成了摩友的“嘴替”,摩友们也表示,如果骑摩托车的专家能多一些,禁摩和强制报废就不会像现在那么严了,那些不骑摩托的群体,没法亲身体会摩托车强制报废的苦,也理解不了摩友们对摩托的独特感情。
在一代人看来,中国是在摩托车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现在经济好了,很多家庭都有了小汽车,但很多人对于摩托车的情感没变,小时候对摩托车的向往和憧憬,变成了成年后对于买一辆摩托车的执念,可一些城市的禁摩,以及13年的强制报废,压抑了这份情感。
图片
我记得自己很久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致内容是问读者,取消13年强制报废后,你会买什么车?不少网友的留言都是中高端玩乐车型,也有人表示会同时购买2-3款摩托车型,换着骑,只要不报废,里程数不高,也不担心暴殄天物。
大家有没有想过,禁摩和强制报废,是否让摩托市场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最大释放?我相信,在大家消费能力普遍提升的今天,买台几万块的摩托车不会有太大压力,毕竟稍微好点的汽车都要20万了。
图片
最后,对于摩托车的限制也让我想到了皮卡,皮卡原本可以不只是工具属性,在北美,皮卡的销量甚至比SUV、轿车更高,在国内市场,同样有不少人是喜爱皮卡的,但对于皮卡的束缚却让消费者们望而却步。
国内的摩托车文化要想起来,13年报废要想取消,就需要更多骑宝马S 1000 RR的李稻葵站起来发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