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我这两天脑子基本处于一个蓝屏死机的状态。
原因无他,就是那个叫深蓝S07的家伙,揣着“华为智驾”的招牌,然后“咣”的一声,把价格牌砸在了15万这个数字上。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是怀疑,一种老股民看到妖股涨停板时的那种本能的警惕。
这事儿吧,透着一股子邪乎劲儿。
要么是天上掉馅饼,要么就是地上有大坑。
你得知道,就在不久前,咱们聊起智能驾驶,那感觉还跟聊火星移民差不多,听着特科幻,看着特烧钱,跟咱开个买菜车通勤的老百姓没半毛钱关系。
我车上那个自适应巡航,都算高科技了,但那玩意儿的智商,也就比一块砖头高点有限。
前面没车它傻跑,前面有车它傻停,碰上个慢悠悠加塞的,它能给你来个原地急刹,把你的早饭都给晃出来。
就这么个“人工智障”,当年我还多花了一万多呢。
所以你现在突然告诉我,花个十五万,就能请个“华为老司机”上车,这……这感觉太不真实了。
这味道,怎么闻着那么像十几年前,雷军穿着那件洗得都快掉色的黑T恤,在台上喊“1999”的时候?
一夜之间,把高高在上的“智能手机”变成了谁都买得起的“街机”。
小米那套打法,说白了就是“降维打击”,用互联网的玩法,把一帮还在玩“渠道为王”的手机厂商给打懵了。
现在,深蓝S07这小子,是把雷总的兵法给学到手了?
想在汽车圈里也来一次“诺曼底登陆”?
可这事儿,仔细琢磨,就跟吃麻辣烫一样,闻着香,吃进去是啥,还得看后厨干不干净。
手机圈的玩法,搬到汽车这四个轮子加上一堆铁皮的玩意儿上,水土服不服,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最核心的问题:这套打着华为旗号的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到底是个啥成色?
毕竟名字后面带个“SE”,总让人心里发毛。
咱们这些年被“青春版”、“特供版”坑得还少吗?
它最大的命门,或者说,它敢卖这么便宜的底气,就是没用激光雷达。
这操作,够狠。
这就好比派个狙击手去执行任务,却没收了他的八倍镜,然后拍着他肩膀说:“兄弟,别怕,你裸眼视力5.2,枪法又好,差不多就行了。”
华为和深蓝赌的就是,它那套纯视觉算法,已经修炼到“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的境界了。
在高速上跑、在市区里跟、在狭窄的车位里挪,这些占了咱们95%用车时间的场景,靠摄像头就够了。
听起来是吧?
为了应付那一年都碰不上一回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暴雨天,就让所有用户多掏几万块,好像是有点不划算。
但问题是,一旦那5%的极端情况发生了呢?
算法毕竟是算法,它没有人类的直觉和恐惧。
关键时刻,它会不会“程序无响应”?
而且,还有个更阴暗的猜想。
小米卖手机可以不赚钱,靠MIUI广告和全家桶生态链把钱赚回来。
深蓝S07呢?
车不赚钱,后续的OTA升级拿什么来维持?
会不会今天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两年后系统更新列表里就再也找不到你的车型了?
这不就是把咱们这些首批车主,当成了给华为AI模型提供免费数据的“小白鼠”吗?
我们用真金白银和行驶里程,帮它把算法喂饱了,然后它拍拍屁股去给更贵的车提供更牛的服务,留下我们守着一个“出厂即巅峰”的半成品。
你再看看牌桌上的其他玩家,一个个都快被深蓝这手“王炸”给整不会了。
比亚迪的宋PLUS还在靠“皮实耐用大空间”的祖传手艺吃饭,15万级SUV的销量王,一提智驾就有点心虚。
小鹏倒是技术宅,智驾玩得溜,可价格也上去了,想体验?
得加钱。
特斯拉那位“洋大人”,FSD那6万4的选装包,跟抢钱没啥区别,本土化还做得稀烂。
这么一看,整个市场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地带:十几万这个价位,想要一台足够聪明的车,居然没得选。
深蓝S07就是瞅准了这个空档,一头扎了进来。
它就像个搅局的鲶鱼,逼着所有人都得重新思考:智能驾驶,到底应该是个奢侈品,还是个必需品?
所以,你说我激动吗?
我挺激动的。
我巴不得这样的“搅局者”再多来几个,把价格打下来,把技术卷起来,最后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可你要问我现在会不会掏钱下订?
那我得摇摇头。
这热闹,我得先看看。
看看这第一批车主,到底是成了“吃螃蟹”的勇士,还是“被割了韭菜”的冤大头。
这台深蓝S07,到底是汽车界的“小米”,还是又一个“PPT造车”的美丽泡沫?
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2025年的汽车市场,绝对是腥风血雨。
我这瓜子和可乐都备好了,就等着看这出好戏怎么演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