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对生死战至关重要,大摩建议更激进定价下探20万,提升销量应对激烈市场竞争

摩根士丹利说,理想的i6至关重要,建议把价格从25-30万拉到20-25万。这事儿其实早就听说,毕竟在目前这个竞争圈,差几万块钱就能决定谁是不是买家。你的喜欢的同事说得挺对:价格差几万,销量能差出天壤之别。你试问,性价比一高,节奏对,谁还能挡得住?别一厢情愿认为低价就一定好,毕竟,理想用户还主要是BBA的高级感派。人家买车,不就冲着面子和体验吗?那,低到16万以下,可能真就没啥市场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特别觉得,理想现在走的不是纯拼价格的路,更多还是在面子和软实力上比拼。但现实嘛,一山还比一山高。在创新和成本控制中摆荡,供应链的博弈其实比你想象的更复杂。就像买菜,一斤萝卜和一斤猪肉,重量一样,但成本和市场价值差得远。理想的升级其实也是这样 —— 研发、供应链、成本控制,都是在不断打补丁。

理想i6对生死战至关重要,大摩建议更激进定价下探20万,提升销量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有驾

对了,你会不会觉得,i6的盘子其实挺大?在中大型SUV市场,配备激光雷达、Thor芯片、660公里续航,看着配置在同级里不算差,但价格的天花板又像是一道线。问界M7、小米YU7都在二十五到三十万区间,理想若真的冲到20万出头,难不成就能爆炸?(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理想还在强调L系列要升级——我心想,这不是老问题吗?用了两年都还在等待升级,其实也反映出想赶上技术潮流的急切。你问我,800伏电驱、63度电池真能实装吗?这个我没细想过,估计一个盲猜:他们怕是想用更高电压,缩短充电时间,又能提升续航,跟普通L看齐吧?但技术落后,想在激烈市场中突围,光提这玩意,未必够。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

这里想问,理想的价格下探+升级,真的就能应对价格战吗?还是说,最终还是得靠品质和体验说话?

——问界什么的,送几百公里续航,价格稍微低点,但体验硬伤难免。理想即使降到20万以下,怎样保证品质还能刚刚好?

理想i6对生死战至关重要,大摩建议更激进定价下探20万,提升销量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有驾

我理解,理想想稳,要不然市场就像激流中的木船,漂不出去。要是销量达不到预期,股价就会反应得很敏感。摩根士丹利那建议,虽然看似激进,但也许确实是走钢丝的选择。

话说回来,你是否觉得,理想的用户还会是BBA仿生?还是说,纯电车变得越来越平凡,这个价位你真觉得能爆款?我自己觉得,在这个价位,要想做到既有面子,又有性能,真不容易。

那家销售小哥曾跟我说:这车坐着舒服,车内空间大,手感也行。但他也吐槽:价格调的稍微低点,利润就缩了,心里嫌麻烦。 这让你想到吗?

我还在想,其实理想也不是真的拼价格,而是在策略上做文章。比如车载系统,配备自家Thor芯片,也算是硬件匹配?还是说,技术落后已经决定了它只能拼面子工程?(这段先按下不表)

理想i6对生死战至关重要,大摩建议更激进定价下探20万,提升销量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有驾

临场小计算:若理想i6降到20万,成本控制到12万左右,每辆车毛利润大概8万,粗算一下,月销两万,可收入16亿,扣掉各种运营成本,利润还能到几亿。这算是一个合理的数字吗?我自己觉得,合理得要死,估算存在偏差,但大概能说出点门道。

我在想,理想究竟是该坚持高价,走技术路线,还是低价突击,抢市场?觉得它像是个试验田。就像路上那辆磨得焦头烂额的小摇号车似的,试啥都试,一下子就知道哪条路是死胡同。

还有个奇怪的念头,你有没有觉得,理想这次压低价格,或许也在试探市场的接受度?它要是真的入了低价阵营,老宝贝的品牌形象还能不能坚持?

理想i6对生死战至关重要,大摩建议更激进定价下探20万,提升销量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有驾

我操,好像打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那点对市场的判断也变得模糊了。理想和特斯拉、小米比的,不就是谁站位对吗?要是真的价格拉满了,那谁还能最后撇清关系?

这也让我心里一直在想,理想是不是还在犹豫中?它要不要用最低价策略作为突破口,还是说,还是要坚持品质为王路线,任由别人低价抢夺市场?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车型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我们都惯了必须不停新品,但又不想失去老用户。理想,能不能两手都赢?那就得看它怎么在这场价格+技术+品牌的博弈中找到一条路。

所以,我的问题依然悬着:你觉得,如果理想真把价格压到19.8万,会不会赢得一波抄底热潮?还是说,这等于赌快赢快?

理想i6对生死战至关重要,大摩建议更激进定价下探20万,提升销量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有驾

毕竟,市场上价格战打到谁都不吃亏。只是你自己亏不亏罢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