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

最近大家走在路上或者逛汽车论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一个变化?

就是以前咱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合资汽车品牌,好像一下子变得没那么显眼了。

就拿雪佛兰来说,那个金色的“领结”车标,以前满大街的科鲁兹、迈锐宝,多精神。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还有斯柯达,顶着“大众小弟”的名头,明锐、速派也曾是很多家庭的实在之选。

可现在,这些牌子似乎正在悄悄地淡出我们的视线中心。

你去逛4S店,可能会发现雪佛兰的店面少了,甚至和别克合并到了一起;斯柯达更是传出一个月全国才卖一千多台车的消息,这数字听着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这些车不行了,还是我们的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非常真实的市场洗牌。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我们先来看看通用汽车旗下的雪佛兰。

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性价比”上,觉得它就是个更便宜的别克。

在过去,这个定位确实很成功。

你想买台合资车,预算又稍微紧张一点,那看看雪佛兰,没毛病。

但问题就出在,现在连它的大哥别克自己都撑不住,开始疯狂降价了。

别克的君威、威朗这些主力车型,优惠力度大到让人咋舌,价格直接杀到了雪佛兰的地盘。

这么一来,雪佛兰的处境就变得特别尴尬。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大哥都把价格降到你家门口了,你这个当小弟的,除了更便宜,还能拿出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呢?

比如雪佛兰的迈锐宝XL,一台正儿八经的中级车,现在新车价格低到十万出头,听起来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可消费者也不是傻子,真坐进车里一看,那大面积的硬塑料内饰,感觉像是回到了十年前,这种靠牺牲品质换来的低价,愿意买单的人自然是越来越少。

结果就是,4S店越来越难经营,很多地方的雪佛兰店都关门或者并入别克店,成了展厅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存在,卖来卖去就指着一款科鲁泽撑门面,品牌形象也在这场价格战里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如果说雪佛兰是日子难过,那大众集团旗下的斯柯达,就只能用“凄惨”来形容了。

斯柯达能在中国市场立足,最大的本钱就是“我是大众的技术,但比大众便宜”。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这个招牌在过去非常好用,明锐号称“平民版速腾”,吸引了大量追求德系品质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大众自己也顶不住市场压力,旗下的朗逸、速腾、宝来这些神车,带头降价,优惠个三四万都是家常便饭。

这么一来,大众和斯柯达之间的价格差距几乎被抹平了。

消费者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明明白白:我稍微加点钱,就能买个车标更响亮、血统更纯正的大众,为什么还要选你斯柯达呢?

于是,斯柯达最大的优势瞬间就变成了最大的劣势,从过去的“智慧之选”变成了很多人眼里的“低端廉价版”,存在感越来越弱。

一个月一千五百台的销量,分摊到全国那么多家经销商,平均一家店一个月连几台车都卖不出去,这生意还怎么做下去?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这已经不是车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在大哥的阴影和市场的夹击下,它已经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理由。

再说说马自达,这个品牌在车迷心中的地位一直很特殊,像个执着于技术的“理工男”。

它不爱跟风搞什么大屏幕、花哨的功能,就一门心思钻研它的发动机技术和操控感受,追求所谓的“人马合一”。

这种坚持为它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它的“魂动”设计也确实惊艳。

但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光有情怀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家庭用户,更看重的是空间大不大、坐着舒不舒服、车机系统聪不聪明。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马自达在这方面显然是“偏科生”,内饰设计和智能化水平,跟飞速发展的国产车比起来,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当曾经的热门SUV车型CX-5,价格一降再降,都跌到12万区间了,半年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如一些国产热门车一个月的零头。

它也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出了新能源车EZ-6,可刚一露面,就被比亚迪、小米这些对手们的产品力给团团围住了。

人家在谈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的时候,你还在强调操控乐趣,这显然已经打动不了大多数消费者了。

小众可以是一种风格,但如果小众到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这种坚持就显得有些悲壮了。

最后我们看看现代和起亚这对韩系兄弟。

它们在国内市场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过去一些策略的后遗症。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比如它们特别喜欢搞“几代同堂”销售,一款车的新款、老款、甚至老老款一起在市场上卖,价格体系搞得非常混乱,虽然短期内能多卖车,但长期来看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

现在,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和德系日系的降价打压,韩系车被夹在了中间,处境非常尴尬。

论品牌,比不过德日;论性价比和智能化,又打不过国产车。

不过,韩系车企倒是很聪明,它们找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

虽然在国内卖得不好,但它们把在中国的工厂变成了全球出口基地,利用中国完善的供应链和高效的生产能力,把车造出来,再卖到中东、南美这些海外市场去,生意还相当不错。

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虽然在国内市场失意,但起码保住了生产线和元气。

二三线合资车企遇冷!雪佛兰关店潮来袭,斯柯达月销暴跌至1500辆-有驾

这背后也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制造的汽车,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全球竞争力。

总的来看,这些二三线合资品牌的集体困境,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缩影。

它们过去成功的法宝,也就是所谓的“错位竞争”——用比一线品牌低一点的价格,提供一个看起来差不多的“洋品牌”选择,现在已经彻底玩不转了。

因为整个竞争格局变了。

一方面,大众、丰田这些一线合资品牌在降价,压缩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用更强的产品、更低的价格,从下往上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在这样上下夹击的环境里,这些二线合资品牌就显得无所适从,除了降价,它们几乎拿不出别的办法。

但一味地降价,最终只会把自己的品牌价值消耗殆尽。

更让人感到残酷的是,当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陷入困境时,大多数消费者似乎并不关心,大家的注意力,早已被那些层出不穷的国产新车、新技术所吸引。

这种市场的冷漠,或许比销量下滑本身,更能说明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