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长沙出差,抽空去4S店看了眼最近火遍车圈的传祺M8乾崑。
这车摆在那儿就像件艺术品,往那一杵就有种“我很贵但我值得”的气场。
销售顾问介绍的时候,我注意到几个有意思的细节:参观的半小时里,至少有5拨人围着这车转,其中有对小夫妻对着零重力座椅研究了足足十分钟,还有个戴眼镜的大哥拿着手机在米其林轮胎位置拍了十几张特写。
这让我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接触传祺的场景。
那时候传祺还是个刚出道的新品牌,GS4靠着皮实耐用的口碑杀进SUV市场。
如今再看传祺M8乾崑,不仅敢把价格锚定在30万+天花板,更拉来了华为和宁德时代站台,这份底气确实让人好奇——国产MPV真能翻身做高端市场的主角?
先说这车的外观设计,销售说前脸格栅用了“五纵七横”的布局,说是暗合“五福临门”的老话。
我乍一看确实觉得像传统窗花纹样,但仔细琢磨发现,这种繁复的线条用在MPV上反而显得很提气。
现在市面上的MPV要么学埃尔法玩镀铬堆砌,要么学腾势D9搞封闭式前脸,像传祺这样把东方美学玩出花样的倒是少见。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侧面腰线从车头贯穿到车尾,在阳光下会形成流动的光影效果,销售说这是“刚柔并济”的设计理念,我觉得倒像是给MPV注入了运动基因。
坐进车内最震撼的是中控台取消传统档把的设计。
销售演示了电子怀挡的操作,整个中控区域瞬间变成了悬浮式平台,下面藏着个能放双肩包的储物空间。
这种设计思路很像新势力造车,但细节处又保留了传统车企的扎实感——比如门板内侧用了整块的NAPPA真皮,触感细腻得让人想脱鞋踩上去。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车内静谧性,销售启动ENC主动降噪时,隔壁工位同事敲击键盘的声音明显减弱,据说这套系统能识别8种不同噪音源,比埃尔法的主动降噪还多出3种。
说到舒适配置,销售重点展示了零重力座椅的“魔法”。
546mm的坐垫宽度配上24点按摩功能,体验时确实有种被包裹的安全感。
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座椅颈部按摩是同级独有,这个设计明显是针对商务场景——老板们长途出行时,既能当移动办公室又能当头等舱,这才是高端MPV该有的样子。
不过有个疑问,这么豪华的配置会不会让后排乘客产生“太子待遇”的错觉?
销售笑着解释,其实这套系统有三种按摩模式,敲腿、揉捏、指压可以自由切换,实用性很强。
动力系统是这车的另一个爆点。
销售强调这是同级唯一的2.0T插混+2挡DHT组合,试驾时在市区路段切换纯电模式,44.5kWh的宁德电池确实够用。
有个有意思的对比:GL8艾维亚混动版纯电续航才100多公里,而传祺M8乾崑能跑到248km,综合续航更是突破1200km。
不过真正让我心动的,是车辆悬架的“魔毯模式”——过减速带时能明显感觉到弹簧的缓冲,销售说这是可调悬架的功劳,但实际体验更像是给底盘加了层记忆棉。
智能化方面,华为乾崑智驾的表现超出预期。
在商场停车场实测自动泊车时,系统不仅能识别常规车位,连斜列式车位都能轻松应对。
最绝的是自动驶出闸机的功能,销售演示时车机自动识别道闸抬杆时机,整个过程像老司机一样流畅。
不过有个小遗憾:高速领航功能还在OTA升级中,暂时体验不到传说中的自动变道超车。
聊到行业趋势,销售的话让我印象深刻:“现在造高端车就像搭积木,谁整合的资源好谁就能赢。”传祺这波操作确实聪明:华为提供智驾大脑,宁德时代供应电池,自己专注整车制造,这种分工模式正在改写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不过也有隐忧,过度依赖供应商会不会导致同质化竞争?
销售展示的鸿蒙座舱给了我答案——虽然底层系统来自华为,但UI界面和交互逻辑都是传祺深度定制,连语音助手都做了方言适配,这种“借壳生蛋”的策略反而成了差异化优势。
在30万级MPV市场,传祺M8乾崑的对手既包括别克GL8这样的老牌劲旅,也要面对腾势D9这样的新能源新贵。
但它的杀手锏在于用传统车企的可靠性,嫁接了新势力的智能化。
比如米其林静音轮胎+三层隔音玻璃的组合,在30万级市场凤毛麟角;再比如支持全向防碰撞的智驾系统,目前也就小鹏X9能掰手腕。
不过有个现实问题:愿意花30万买国产MPV的消费者,真的会接受车机里的小艺而不是小度吗?
这点可能需要市场检验。
看着展厅里络绎不绝的看车人群,突然意识到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微妙转折。
十年前我们讨论的是“国产车能不能造好发动机”,现在变成了“国产高端车敢不敢卖30万”。
传祺M8乾崑的出现,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垂直整合战略的成功——当主机厂能协调华为、宁德时代这样的顶级供应商时,确实有可能做出越级的产品。
不过这种模式能否持续,还要看后续的利润分成和技术迭代能力。
走出4S店时,销售追出来问要不要试驾。
看着马路上穿梭的埃尔法、GL8,突然觉得传祺这步棋走得漂亮:它不满足于做国产替代,而是直接对标百万级豪车。
至于消费者会不会买单?
不妨看看停车场里那辆被围观的展车——阳光照在车身上的“乾崑”logo,折射出的不只是金属光泽,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向上的野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