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开了一圈智己LS6,顺便跟销售聊了聊这车刚上市的表现。销售说,30分钟就破万单,听着真有点夸张,但两周不到4.8万订单,这数字还是让我挺意外的,毕竟20万左右的SUV市场可没少玩家,竞争压力山大啊。(订货数据来源品牌方,体感估算)
这车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它搭载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说白了,就是在纯电和增程混合领域试探一个平衡。纯电续航官方给的450公里,我开着感觉实际能跑个400多,估算值,毕竟开空调、走市区不一样。加上油箱,综合续航超过1500公里,这数字听起来有点飘,但想想一箱油加满电跑出资费,实际上真能解决长途焦虑。
我就问销售,450公里纯电,和比亚迪唐的续航比呢?他说:同价位里,唐纯电版官方续航也就是400多公里,实际差别不太大,但LS6的四驱系统和灵蜥数字底盘操控感更强。我体会下来,这差别主要体现在底盘调校上——LS6的四轮转向技术,拐弯比一般SUV灵活多了,尤其是在市区停车和窄路掉头,缩短了快0.5米的转弯半径(官方4.79米,我试了下,有点意外的顺手)。
这底盘系统有点像人脚踝的灵活度,灵蜥底盘里还有个爆胎稳定控制,做法像是给轮胎装了个脉冲传感器,爆胎时还能帮你稳住方向,高速过弯时安全感明显提高。你说这是花哨还是实用?我觉得买这类车,能多点稳定性还是必须的。你平时开车爆胎了,紧张不?我当然希望永远用不上。
翻个脸说点研发视角的事儿。增程器和800V高压平台想象成厨房里的燃气加速炉和高效电磁炉搭档,高压平台给电机能量快速充电,增程器则是那随时补充燃气的加热棒。相比纯电更优势的是快速补能,15分钟能充进310公里续航,满足城际往返没压力。其实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那个1.5T增程器的匹配,和传统燃油发动机那种炮打电瓶的感觉不一样,平顺又安静,明显走了不少心。
但我也得承认,之前我有点过于乐观地看待增程技术,毕竟新能源车圈里不少人觉得增程是折中,甚至称它烧油的电车,这话别说不对,至少减少了电池续航的压力。说实话,增程车的油耗是个尴尬点,WLTC工况亏电油耗5.32L/100km,看上去还不错,但我体感这数字也会根据驾驶惯和路况大波动。不像传统燃油车那样稳定省油。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怎么评价这车的售价定位?20万左右的价格,市场上SUV多到爆炸,服务网点够不够,售后如何,这些还真得深入观察。毕竟多出来的增程系统和高压平台,维修成本会不会翻倍?我问了维修师傅,他说:电动车部件故障率低是好事,但增程器毕竟是机械发动机,保养周期和费用不低。这点可能就是日后用户最大的槽点。
顺便说说对比体验。我之前试过同价位理想ONE,增程技术理念相似,但LS6显得更偏向运动和智能感。理想ONE体积大,驾驶舒适性更注重家用,LS6更适合年轻并且追求驾驶体验的用户。毕竟零百加速3.48秒,这加速表现甚至能秒杀不少性能车,宝马X3级别的SUV够呛,虽然这个数据官方和实际路测有所差别,我怀疑是理想环境下的表现。
你们觉得这辆车的云台制动和云台舒适功能是不是个晕车福利?我本来听了想笑,车还能治疗晕车?但考虑到电动车加速丝滑,制动力度智能调整,确实能缓解那种突发推搡感,这点对乘客来说还真挺贴心,不过具体成效,估计得等车主反馈。
一个小计算,假设6块钱每升,亏电油耗5.32L/100km,跑1000公里,光烧油得花320元左右,再加上电费,我粗略算了下,整体成本比纯燃油车要低不少。足够家庭长途用,尤其是预算有限但怕续航焦虑的用户,这算划算吗?
顺带说个没细想过的猜测(不确定)——这灵蜥底盘的采集数据,应该不仅服务驾驶安全,可能还用于智能调校车型适应不同电池老化和地形的差异。毕竟硬件这么智能,不然这么复杂的四轮转向也做不好。
不过我嫌麻烦的是,增程系统的使用逻辑和纯电可能不太一样,新手接触需要时间摸索。买这车的朋友,得做好功课,不然遇到复杂路况就尴尬了。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之前同事试驾一个电动车,说电池和增程器工作切换时有点发轫感,顿挫小问题,这智己LS6会不会也有?目前没相关反馈(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剩下个问题,智能车越来越向定制化软硬件进化,但这样一台看似高科技加持的车,到底能不能真正让普通用户用得安心、顺手?灵蜥底盘加持的操控感冲不冲突的是电动车内敛灵魂?这才是未来能不能过日子的关键。
我刚摸了下LS6的方向盘,质感挺好,是那种不会假滑手的皮革,握着有点实在的感觉。你觉得呢?这小细节,会不会才是决定是不是能用起的第一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