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深夜,特斯拉交出了一份让市场倒吸凉气的成绩单:第二季度营收225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亿美元,缩水16%——这是特斯拉十年来最惨烈的单季营收跌幅。更刺眼的是,全球交付量仅38.4万辆,同比暴跌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的冰冷曲线,彻底戳破了“需求不足是短期波动”的幻想。
核心困局藏在产品线里。Model 3和Model Y两款“元老”占到总销量的97%,但这两款车平均已上市5年,设计和技术逐渐被中国新势力甩开身位。高端车型更是惨淡:Model S/X加上话题王Cybertruck,三款车合计只卖出1万辆,同比腰斩52%。曾被寄予厚望的Cybertruck,因软件故障和硬件缺陷,交付一年召回8次,成了“修车厂常客”。
促销也救不了的“价格黑洞” :为清库存,特斯拉祭出0利率贷款、免费超充等大招,但单车平均售价(ASP)仍持续走低。更致命的是,美国政府给电动车的7500美元“奶粉钱”(税收抵免)将在10月断供,直接逼特斯拉在北美继续降价——卖一辆亏一辆的恶性循环正在形成。
过去躺着赚钱的“碳积分”业务,本季度收入仅4.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9亿直接腰斩。根源在于特朗普政府取消新能源补贴后,传统车企不再需要购买积分达标,特斯拉这条财路几近枯竭。
当CEO变身政客,品牌就成了牺牲品。马斯克公开支持特朗普、资助德国极右翼政党等行为,引发欧美消费者大规模抵制。第二季度特斯拉在美国销量暴跌21%,欧洲5月注册量骤降40%,连北欧“电车天堂”瑞典也出现60%的断崖下滑。
为转移视线,马斯克在财报会上大谈Robotaxi和Optimus机器人:“年底覆盖美国一半人口的自动驾驶服务!”“五年量产百万台人形机器人!” 但现实骨感:奥斯汀试点的Robotaxi仅12辆车运行,每趟收费6.9美元,副驾还坐着安全员——本质上仍是高级辅助驾驶。而Optimus的量产计划已从2025年推迟到2026年,所谓“技术突破”仍停留在演示视频里。
更残酷的是,特斯拉为AI豪赌烧掉的血本正在拖累现金流:研发费用同比暴涨48%至15.9亿美元,但自由现金流却缩水89%,只剩1.46亿美元,还不够建一条新产线。
全球颓势中,上海超级工厂成了“孤岛”:二季度交付19.1万辆,环比增长11%;6月国内销量6.1万辆,同比逆势增3.7%。焕新Model Y以4.4万辆月销登顶中国乘用车榜首,证明产品力仍在——但中国市场份额已从巅峰期的15%萎缩至7.6%,小米SU7等新势力正加速分食蛋糕。
“接下来可能还要苦几个季度。”马斯克在电话会上的坦白,让股价盘后再跌5%。低价版Model Y虽定于四季度上市,但面对比亚迪海狮07 DM-i等中国混动车型的围剿,能否打开市场仍是未知数。
特斯拉的十字路口,比想象中更冷清。那个靠Model 3横扫全球的特斯拉,可能真的回不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