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刷到零跑D19的官图,我差点把手机掉地上——那方头方脑、站姿霸气的样子,活脱脱一辆“平民库里南”。
你甚至能想象它在马路边停着的时候,有人忍不住低声嘀咕:“劳斯莱斯降维打击来了?”
不过多盯几秒,那股精英范儿就被戳破了:这车虽然西装革履,但兜里揣的是超市促销券,骨子里全是实用主义。
很零跑,很接地气。
说起零跑,这牌子的故事有点像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第一份工作偏要搞艺术创作。
S01出来的时候,他们做双门GT轿跑,在一片家轿和SUV的海洋里格外显眼——也冷清得离谱。
当年论坛都懒得吵架,因为销量太少没什么可比性。
这一脚踩空反而让他们彻底醒了,从设计师浪漫云端直接落进消费者需求的大坑,然后开始猛挖。
今年上半年盈利3000万,毛利率14.1%,成了国内第二个半年盈利的新势力品牌,就像那个曾经吊车尾的人突然考到年级前五,全公司沸腾。
我记得两年前他们还算新能源赛道里的“小快马”,今年已经敢去抢主位。
8月份交付57066台,同比暴涨88%。
在这个行业大家都卷到喘不上气的时候,这增幅就是刺眼的高光。
而且这次甩出的新牌,是旗舰SUV D19,全尺寸、大三排(6座或7座),可能超过5米2长、轴距3米1往上走,就是要摆出“我比你大”的姿态。
如果参考C16定价,它八成还是走性价比路线,把理想L9和问界M9这些“大哥们”盯着看的市场硬生生插进去。
外观是真的硬朗,看着像总裁,但不是会慢悠悠推杆的老钱绅士,而是商场促销柜台前手速飞快的不服输中年。
这种脸放在理想L9旁边,不会怂,还能拍拍对方肩膀:“兄弟,我们都是重量级。”
动力参数现在官方还捂着,不过熟悉零跑的人心知肚明:不会搞插混,只玩增程或者纯电,所以套路应该延续。
亮点倒有两个挺意思,一颗激光雷达挂在车顶,还有骁龙至尊版平台,把智能座舱芯片和辅助驾驶芯片合并成“一颗芯控全车”。
听起来很炫,其实更厉害的是成本控制能力,这是很多售价四五十万的大厂都舍不得玩的方案。
我甚至觉得这是故意埋的一枚棋,对手要跟的话,不只是价格战那么简单。
如果把时间线拉远一点看,大型SUV这一块一直是他们产品矩阵缺口。
他们从微型、紧凑、中型、中大型一路补,现在加上D19基本齐活,只剩小型电动车没动。
我怀疑,要么是不愿意碰利润薄如纸的小型市场,要么是在憋十万以内杀入搅局的一招狠棋。
一旦真来,多半又是一轮喊“屠夫来了”的热闹场面。
有人问,全尺寸SUV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家庭?
我见过一个朋友,每次带父母孩子宠物一起跨城旅游,他那辆五米多的大块头就是生活必需品。
但更多时候,人买这种车其实是在享受“大”的存在感,就跟发朋友圈一定找背景宽阔的位置拍照一样。
在城市拥堵、高昂停车费这些现实条件下,“库里南既视感”是否够撑用户粘性,这才是真戏。
有些人选它根本不是冲配置,而是开出去别人投来的目光够解压,那种虚荣值,比参数表更容易敲动消费欲望。
假设真压到20万元左右,会发生啥?
同样的钱,本该只能买中大型,现在给你塞个全尺寸,还顺便附赠高阶辅助驾驶、一体化计算平台……对于空间党和科技党来说简直犯规。
而且这操作对竞争者特别阴险,你降一次价迎战容易,再提回来就难,这是商业博弈里的经典陷阱之一,以前我们以为只有特斯拉敢这么干,现在国产新势力也学会偷袭,而且刀法更狠一些。
整个新能源SUV赛道正在进入综合实力拼阶段,不再单纯比续航或智能,而是空间、颜值与定价同时发力。
当所有元素集中优势时,它就不仅仅是一款车型,更是一拳闷向那些习惯高姿态卖车的大厂。
这让我回忆起华为系车型初入局时掀起的恐慌,当年的氛围如今隐隐又回来了,只不过舞台中央换成了零跑这个名字。
所以啊,如果10月16日首发当天屏幕刷满D19照片,我不会惊讶。
我只好奇,到底多少人愿意为了“大”掏腰包,又有多少人在键盘上一顿羡慕转身继续开自家的紧凑SUV?
留言告诉我吧,也许下一次我们聊的不只是哪辆最值得买,而是谁真正定义了一辆豪华家用SUV应当是什么模样——厂商的数据表,还是每个人心底那个无法量化的爽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