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转单暴跌:从溢价2万到2000元,谁在裸泳?

你还记得两个月前小米汽车转单被炒到2万元天价的盛况吗?如今这些订单却成了烫手山芋,回收价暴跌至2000元。这场过山车般的市场行情,不仅折射出新能源车的消费泡沫,更暴露出投机者们脆弱的心理防线。

小米汽车转单暴跌:从溢价2万到2000元,谁在裸泳?-有驾
image

转单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6月小米YU7上市时,48周的漫长交付周期让转单市场一片火热。闲鱼上"准现车"订单被炒至2万元溢价,黄牛们疯狂加价抢单。当时的场面就像一场狂欢,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市场突然转向。最新数据显示,SU7订单回收价仅1500元,YU7也跌至2000-3000元。一位车主亏损3000元转单后无奈感叹:"这相当于白扔了订金"。

投机心理驱动的虚假繁荣

这场暴跌的核心在于投机性需求退潮。早期大量跟风下单的消费者并非真实购车群体,他们像赌徒一样押注小米汽车会持续升值。当市场情绪降温,这批"伪需求"集中涌出,供需瞬间失衡。

更讽刺的是,不少当初高价抢购转单的黄牛,现在正拼命抛售。一位车商坦言:"现在抛10单难接1单",这与两个月前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信任危机加剧市场恐慌

成都车祸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社交媒体上"打不开车门""车辆爆燃"等质疑持续发酵,直接打击了消费者接盘意愿。与此同时,小米官方对事故回应滞后,与理想、蔚来的危机公关形成反差。

车商反馈显示,9月起咨询转单的车主激增,但"多数人开口就问事故车会不会有安全隐患"。这种信任危机让本就脆弱的市场雪上加霜。

投机泡沫终将破灭,市场终将回归理性。小米汽车的这场转单闹剧,给所有跟风者上了一课:任何脱离产品本质的炒作都是空中楼阁。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