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选择,往往像是一场集体行为艺术。你要说现在还有一半人买油车吧,这不是“顽固”也不是“理性”,更像是在“谁都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与“谁都不想当最后一个骑马的人”之间徘徊。你以为自己活得通透,实际上不过是在油与电的夹缝中苟且偷生。
新能源这一股大势,就像天气预报天天喊着“今夜有雨”,有些人会提前带伞,有些人撑死了信一句“走一步看一步”。那么问题来了,是勇敢者先跑去充电桩边排号,还是谨慎者最后才发现,油站变成了自助奶茶店?关于买什么车这件事,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比谁家狗叫得响的时候还热闹。一个说“电车才是正道,油车是化石”,另一个不服气:“你真坐过电车长途没?零下二十度,比心还凉!”
新能源粉们说得举世无双,什么电费低得仿佛喂猫狗一样省心,什么智能语音一天到晚能陪你跟铁憨憨闲聊——到了年底纯电费,不到千把块。从小区来回单位,一年省下三个肾,十年下来能攒出辆低配车。油车派跟你聊省钱,新能源粉直接贴脸开大:“以后你油车还得被限行,买一辆等于买个收费站”。油价当空,月月高歌,燃油车主成了最后的古董收藏家。以后拍戏都懒得造景,直接拉辆现在的油车,一个穿越就整明白了。
别急,还有燃油派:“你说得我都信,就是不买。你这个电车加满得等,冬天里续航缩水,跑到一半还得排队,新年买个仇回来?”油车的修理厂遍地开花,保养都快比肯德基还普及了。高速路歇个脚,三分钟加满,立马扬长而去——体验如同热水器出热水,直接来,不带犹豫。“多少年了,我的油车像老伙计,早晚都不掉链子。”言外之意,自由就在那加油枪的一扣之间。
此处画外音:两边都没撒谎。都是事实整合运动的受害者,都手握自己的统计数据。知乎型健将拎出“权威榜单”,说电车涨势惊人,除了俩国际品牌发疯似的小米和特斯拉,其余满是三五万级的小豆腐块A0轿车,专送上班族,远征选手基本圈外观望。燃油榜也有两大王牌——轩逸、朗逸,其它不是SUV就是B级家庭舰艇,怎么选看你家人多不多,以及母-in-law是不是随时会插队上车。
逻辑链条呢?很简单,小电车卷的是代步市场,接地气,便宜、花哨,又有科技感,给年轻人掏腰包制造点冲动。但是,要说“能抗事”,别闹,那还得家用空间、实用配置拉满的油车。毕竟真正在10-18万的价位拼杀的,还是燃油大军。插混、增程,就像,嗯,夹心饼干,两边都不讨好。“别笑我不是纯电,也别骂我不纯油,你懂我不想考驾照二选一的纠结。”
你说这算啥分层?其实,比鹅肝还清楚。上班买电车省钱图乐,回家过年拉箱子,还是得油车稳当。塞车五小时,谁也不愿意拿出应急电饭煲模式来。燃油阵营一点不比新能源守旧,新生代油车智能化、电子配置都不差,蓝牙、语音、摄像,缺哪样?等你打开发动机才发现,原来没人说纯电车都比油车科技。反正八九线城市老张头,见到纯电车,“这是啥?电锯么?”但也嘴硬,“我们的油车便宜大碗,没毛病。”
说到底,新能源就是城里孩子的“科技树”,油车是家乡小卖部的“老面包”。你都想尝呢,但最后到底是吃了烧饼还是点了炸鸡,哪个更香还得上嘴才知道。
当然,纯电做高端大战才厉害。什么25万起步的问界、小米、理想,把“智能化”、“动力”、“高端感”挂在嘴边,这才是竞争主战场。对面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这些豪门,明着卷价格,暗里拼情怀。两拨人每天围着朋友圈干一架,前者说“我们有L2自动驾驶,解放双手”,后者说“我们有品牌和历史,坐上去就是身份。”小朋友才做选择,老油条都知道,嘴上说支持新能源,钱包还是要等油车大甩卖那一刻。
还有一种哲学,“我不买,那就永远都是别人的试验品。”家庭用车中坚,必须稳定,不能“让老婆孩子在服务区排队接尿壶”,也别来一句“科技改变命运”,命还想要保稳点呢。那些买插电的,两头都不倒,灵活变阵。万一哪天供电站临时罢工或者充电桩排长龙,嘿,各位别嘲笑,那种心安理得的逃生方式,也是活得明白。
再说所谓的“新能源配套完善”,哪天邻居家带电饭锅查电表你就明白了;哪家新小区停车场没装上充电桩,业主群里愁得能掘地三尺。更别说晚上回家抢桩,抢不到还得像回初中抢饭票一样蹲点,令人重返青春期——只是头发比那会儿少多了。新能源提倡环保,你觉得踏实,实际上大部分时间电还是烧煤来的。电费便宜是便宜了,环保账还得回头一起算,总有一天你会在朋友圈看到一份“电动车用电结构解析报告”,旁边是一颗枯树和一根充电枪。
车企自己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语双关,喜欢不),新能源、油车双手抓,两头下注,从来不跟市场对着干。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别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市场的嘴,吃油吃电都香,哪种香就吹哪种。数据很好看,销量也平分秋色,但你问买家,“你满意吗?”九成都跟你说,“不满意,但还得买。”
你可能想过,买车这种事其实没那么多高大上的理论支撑,最后还是“怕死省事讲面子”。至于被说成“守旧”还是“前卫”,有点像衣柜里去年买的破洞牛仔裤——穿出去,酷是酷,就是风大时膝盖有点凉。
所以,油车还会卖得不错,新能源也会卷得更狠。毕竟,这世界不是所有人都随时准备跟上“潮流”。大部分人选车,就是挑一条自己能活得舒服的路。新能源是好,但油车也是老牌子。你让我改口说油车“古董”,当我明年挣够钱时,还不是得来一辆新SUV给媳妇加个鸡腿?
不过也别高兴太早,每个风口的末班车,总有人在朝思暮想自己不会掉队。油车主们钟情“一脚油门”的快感,电车主们追逐“智慧出行”的快意,比的其实都是一个“安全感”。不用急着贴标签,也别忙着感慨“技术革命”,中国车市的“左右互搏”还会打一阵。
最后要说结论?别逗了,你骑着油车,踩着电车,最后可能都得步行。至于以后新能源会不会“吞并”燃油车,就像你家有没有人信股市能永远涨一样,全凭心情和胆量。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该淘汰的会被淘汰,不该的还得撑一阵。该买就买,反正真到了关键时刻,车主们能限行的主要是自己的钱包。车轱辘转得快,心倒是越来越慢。油车也好,电车也罢。这年头,人生哪有100%理性?都是“知不知道”的事,“反正我开心,我先上路”——这,才是真正的时代真相。
结尾嘛,祝天下有车者,油电通吃,堵车都心情愉快。至于未来,是地球先没电,还是钱包先爆炸,各位自求多福。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