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走了,连发动机都拆了!40年辉煌为啥一夜清零?

昨天,三菱汽车拆走了中国工厂所有螺丝。 1997年成立的沈阳发动机厂正式改名“国擎动力”,三菱股东全面退出。 这家曾养活半个中国车圈的“发动机教父”,从年销14万辆的巅峰跌至清零,只用了6年。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车企,几乎人人都欠三菱一份“学费”。 沈阳航天三菱和哈尔滨东安三菱两大基地,1998年投产后迅速垄断自主品牌发动机供应。 长城皮卡、比亚迪F3、奇瑞瑞虎,北汽吉普,30%的国产车都装着三菱的“心脏”。

经典的4G63发动机被逆向研发无数次,车圈戏称:“没有三菱,国产车可能还停在手工作坊时代”。

巅峰时期,沈阳工厂一年能卖80万台发动机。 2016年广汽三菱国产欧蓝德上市时,4S店销售拍着胸脯保证:“这车用的可是三菱原厂4J12发动机,开十年不带修! ”当年车主排队加价3万提车,长沙工厂连夜赶工,4000名工人三班倒。

三菱走了,连发动机都拆了!40年辉煌为啥一夜清零?-有驾

2000年,青海一辆帕杰罗V31因刹车油管磨损导致失灵,酿成车祸。 事故曝光后,全国陆续发现50多起同类故障。 三菱总部却咬定“中国路况差”,拒绝召回。 直到质检总局强制介入,才勉强换了7.2万台问题车。 这场“刹车门”让三菱口碑崩塌,二手车价一周暴跌40%。

产品迭代瘫痪

2018年欧蓝德卖疯时,广汽三菱中方团队申请升级车机系统,日本研发部拖了18个月才批复。 同期比亚迪已迭代三版DiLink系统。 长沙工厂总工私下吐槽:“改个车灯颜色都要东京总部盖章,等批下来市场早凉了”。

2019年雷诺-日产联盟内斗白热化,三菱研发预算被砍掉30%。 原定2020年量产的纯电车型e-Evolution项目搁浅,逼得广汽三菱在2022年拿广汽埃安V换标成阿图柯上市。 车主提车后发现连车机开机动画都没改,论坛骂声刷屏:“20万买了个精装埃安? ”

三菱走了,连发动机都拆了!40年辉煌为啥一夜清零?-有驾

此时沈阳发动机厂也陷入绝境。 2024年审计报告显示:工厂年营收13.39亿,净亏损6252万;库存发动机堆积如山,众泰等小厂砍单后,产能利用率不足25%。 工人透露:“去年生产线每月只开10天,工资打七折”。

广汽三菱长沙工厂以1元象征价甩给广汽埃安。 车间里价值8亿的冲压生产线被拆解当废铁卖,日本工程师蹲在墙角抹眼泪。 沈阳发动机厂还要惨,20万台库存发动机打包卖给广汽当维修备件,单价不到新品三分之一。

三菱走了,连发动机都拆了!40年辉煌为啥一夜清零?-有驾

沈阳二手车商王老板翻着账本叹气:“2023年还能卖5万的欧蓝德,现在3万没人收。 帕杰罗还要惨,车商拒收! ”三菱承诺十年零件供应,北京一家4S店透露:“进口滤清器涨价三倍,等配件要两个月”。

三菱走了,连发动机都拆了!40年辉煌为啥一夜清零?-有驾

三菱的溃败撕开外资车企的共性困局:技术护城河反成转型枷锁。 当比亚迪DM-i混动热卖时,三菱还死守4G63老产线,2024年被迫花2亿买新能源积分填排放窟窿。

本土化失效,大众中国研发中心有2000名本土工程师,三菱中国技术部47人,连雨刮器参数都要横滨总部确认。

数据印证了这种撕裂: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研发投入超外资总和,比亚迪单车研发费是三菱的8倍;日系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24%跌至2025年12%,马自达、斯巴鲁门店大面积退网。

沈阳航天三菱改名“国擎动力”当晚,老员工李师傅在厂门口拍了张照。 他指着斑驳的“三菱”LOGO说:“1998年建厂时,这标志代表技术金字招牌。

现在年轻人只认比亚迪刀片电池了。 ”厂区货车上,末了一批4G63发动机正运往拆解厂,生锈的缸体在路灯下泛着冷光。

三菱走了,连发动机都拆了!40年辉煌为啥一夜清零?-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