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
买车这事,真让人犯愁。
就像学生考试,考完不能只看分数,得琢磨错在哪儿,下次避免。
车企也一样,月度销量公布后,还需年度盘点,既向投资方汇报,也为未来发展定向。
所以,广汽集团的2024财报来了。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汇总口径营收突破四千亿,精确到4016.5亿,合并口径也有1078.8亿。
海外市场毛利率颇为可观,达到14.72%。
这份成绩单,引来业界不同反应。
广汽集团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旗下自主、合资品牌林立。
有广汽传祺,有主打新能源的广汽埃安,还有老牌劲旅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埃安门下更有意在高端的昊铂。
这架构,复杂程度堪比过年回乡认亲,各种称谓得门儿清,否则叫错人,场面尴尬。
2024年,广汽集团整车制造端产出191.66万辆,终端交付200.31万辆,自当年八月起,月度数据持续攀升。
怎么解读这个数据?
要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脉络。
咱们起步晚,不少带有国资背景的车企,虽奋力发展自主,销售额主力依旧是合资。
广汽集团的优势在于,自主与合资发展相对均衡。
广汽传祺去年售出414591辆,略有增长。
提到传祺,它可是燃油车时代的“老兵”。
早年的GS4、GS8,都曾是“月销过万俱乐部”的座上宾,GS8更是被视作SUV的参照物。
如今,传祺的MPV系列表现依然稳健,年销18.4万辆,在细分市场里占据鳌头。
再看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贡献了374884辆的销售额,在自主新能源阵营里,名列前茅。
自主新能源汽车总计交付43.08万辆,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55%。
埃安这些年,在新能源这块,确实下了苦功。
它脱胎于广汽新能源,于2020年正式独立,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早几年,不少国内新能源品牌扎堆涌入高端市场,使得那片领域竞争白热化,甚至有些过剩。
埃安的策略相对务实,选择深耕大众市场。
现在回看,这条路走对了,销量规模上去了。
当然,随着昊铂的入场,埃安也在高端新能源领域构建了自己的竞争力。
在合资层面,广汽丰田与广汽本田去年分别贡献了77万和48.1万的销量。
出口业务上,广汽集团全年出口12.7万辆,自主品牌出口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
这也是值得肯定的进展。
还有一组信息,广汽集团自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60亿元,2024年度计划派发现金红利占年度净利润的62.43%左右。
这体现了企业的担当,赚钱了不忘回馈股东。
此外,截至2025年2月末,广汽集团累计回购股份2.99亿股,占总股本的2.90%。
其中,A股、H股分别回购了1351万股和2.85亿股,投入资金分别超过1亿人民币与8.59亿港元。
展望未来,广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推出多达20款新车型,其中自主品牌占7款,覆盖增程、插电混动、纯电三大技术路线。
他们的目标是,自主品牌产销总量突破百万辆。
看到这些,有人或许感叹,广汽集团财力雄厚,又是分红又是回购。
但别忘了,这些资金从何而来?
是消费者真金白银买车堆积起来的。
广汽集团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市场与消费者的支持。
自主品牌要实现长远发展,不能依赖合资品牌“输血”,必须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
产品品质要靠谱,售后服务要周到。
唯有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否则,再多的“输血”,也只是空中楼阁。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是刺刀见红。
各家车企在技术、服务、价格上短兵相接。
广汽埃安若想保持领先,必须持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硬实力。
否则,随时可能被竞争对手赶超。
希望广汽集团再接再厉,推出更多高品质产品,让消费者买得称心,用得舒心。
也期盼更多中国车企奋起直追,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因为,只有汽车工业真正强大了,咱们才能开上更经济、更先进的车,享受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这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