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这周又把冠军拿回家,已经是第八次了。
你要是路过他们总部,大概能看到有人在奖杯上刻字——不是年份,而是“常驻户”。
1.29万辆,比上周少那么一点,但就像街角那家两块钱一个包子的早餐店,老板永远笑得淡定,你怀疑他是不是亏本卖,他却每天都排队到拐角。
这种稳,是让竞争对手心里发凉的那种稳。
我一直觉得零跑挺有意思,他们不玩花哨,不搞科幻灯光秀,也不请名人站台,就一招:宽敞空间+价格压低到让你怀疑标错。
消费者掏钱的时候甚至会有点受宠若惊,“还有品牌真心实意做实惠?”
这种心理比任何广告词都狠,尤其是在新能源圈这种动辄讲未来、讲智能的地方,他们反而用最土的方法赢下来了。
小米汽车则完全是另一出戏。
我试驾SU7那天,人挤人的程度让我想起当年抢首发手机时的夜排长龙,有人抱着保温杯蹲地上聊配置表,那场面跟车展没区别。
他们车型少,但每款都是爆品,这打法聪明也冒险,一旦某个产品翻车,全盘节奏可能崩。
本周卖了1.08万辆,比上一期多0.1万,看似平静,其实背后是一群粉丝耐心等半年提车——那些曾经为手机熬夜的人,现在为了小米车甘愿长线投资情绪,小米懂这一点,所以慢慢憋下一波更大的声浪。
问界最近冲劲十足,本周直接干到1.02万辆,比上一期猛增0.16万。
我认识几个同行,对“五界”系列上市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赞叹,而是赶紧开会改自家产品线,因为华为和赛力斯这个组合拳太狠:硬件和生态闭环绑死,一旦踩住市场节奏,很难被撼动。
而且问界不仅仅是在造车,它更像华为的一场技术宣言——智驾系统是真刀真枪能打,不只是PPT里的炫技;赛力斯则借机从边缘玩家翻身成黑马,这里面既有商业博弈,也有行业秩序被重新洗牌的小火苗。
说起戏剧化,小鹏算头号案例。
去年大家几乎默认它要掉队退出舞台,如今不到一年杀进前五,本周销量0.92万辆,比上一期多0.11万。
据内部朋友透露,当初高层拍桌子砸裂,要换掉拖慢流程的人,这是一次文化重建。
从外看这是数字上的复苏,从内看就是破旧立新的硬仗。
一家公司熬过最低谷,还肯掏空自己惯性去重来,这股韧劲才是真稀缺资源。
理想最近总停在第五,我替他们捏汗。
本来是一哥,现在变成榜单常客但位置固定,本周只有0.86万辆,同比只涨500辆。
他们主打增程式,在早几年确实吃到了窗口红利,可现在没有明显技术壁垒,新车型迭代缓慢,在新能源圈这种竞争密度下很容易被追赶甚至超越。
有朋友形容理想现在像老牌歌手唱巡演——票房还行,可观众开始盯新人登场,如果动作再慢半拍,下一个季度就可能有人踩肩膀往前爬。
深蓝这次卖了5600辆,同比上涨1200辆左右,属于长安系,却特别懂年轻人口味,把性价比和潮流设计揉一起,让预算有限但爱颜值的人找到了归属感。
方程豹排名第七,是新能源越野领域少数敢这么玩的品牌,用钛3、钛7告诉市场:“我们既能翻山涉水,又不会割你的腰包。”
如果合资厂商这样定价,多半会坐利润火箭飞向月球。
所以方程豹实际上是在重新定义越野消费门槛,说不准哪天这个细分市场因为它彻底变脸。
极狐回榜单第八位,4千台左右。
北汽这些年的动作总给人一种迟滞感,好牌握在手里却迟迟没亮,今年终于推出极狐T1,把不少消费者拉回展厅。
这一步虽晚,但方向对。
不过国企体系转身需要更多勇气,即便看到机会也不能随便跨过去,否则审批链条够耗死热情,所以这波复活不仅关乎产品,也是一次体制松绑的实验,看他们到底敢不敢放开脚绳奔跑起来。
岚图本周期第九,3400辆,小幅增长。
在东风系里已经算表现不错,而且客户忠诚度高,一旦接受这个品牌,很少再跳槽别家。
这份稳定源于低调务实、不搞噱头营销,对一些用户来说这是安全感。
但也是双刃剑,没有话题热度,就容易长期处于聚光灯之外,而聚光灯之外就是舆论温度下降之地,再好的品质也可能被忽略掉。
最后是极氪,第十位,与上一期持平3200辆。
当一家企业保持现状时其实压力最大,因为别人随时可能侧面超车。
在新能源圈尤其如此,每个月都有公司从谷底杀回来,也有人从巅峰滑落。
一旦失去速度优势,就是默许别人挑位置来挤压你。
目前极氪暂时没跌,但也没有新鲜消息吊胃口,一旦出现更强的新秀,它的位置恐怕很快就会摇晃起来。
整张榜摆在那里,新势力之间早已进入白刃战阶段,没有谁可以躺赢。
不管是零跑接地气路线、小米的大单品战略、还是问界背后的科技赋能,都代表不同维度上的生存智慧。
但我更好奇三个月后,会不会突然蹦出来个搅局者,比如正在憋新品的大厂或者跨领域玩家,他们往往凭一款颠覆性的产品,让当前排序瞬间作废。
如果哪天方程豹冲进前三,那绝对不是简单新闻,而很可能预示国内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一次洗牌,到时候今天的数据表格,只能留在历史课插图里。
至于押宝谁?
咱先按住别猜,说不好明早醒来,又冒出来一个名字,把整个游戏推倒重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