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来势汹汹的两轮车电池涨价,以天能、超威等电池巨头来涨价5%-8%,最终在2025年7月1日,比亚迪正式叫停持续半年的新能源车“一口价”促销策略,这也被认为是行业价格战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背后的真相: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大关,但单月销量增速已从年初的45%下滑至年末的22%。价格战对销量刺激的边际效益锐减,正如安徽某比亚迪经销商透露:“降价初期单店月销增长30%,但今年二季度同比仅增5%,客户更关注续航和质保条款。”再直观的数据就是去年的第四季度,售后门店更换电池的回头率同比上涨27%,用户的耐心被透支。
其实行业的三大变革早已初现端倪。
1、技术代差成竞争核心,固态电池吹响冲锋号
比亚迪第三代刀片电池量产成本下降18%,宁德时代则加速推进钠离子电池商用。江苏某电池研究院专家指出:“2025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后,现有液态电池企业将面临洗牌。”这种技术壁垒的构建,使得单纯价格竞争失去意义。
案例印证:杭州电动车市场调研显示,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溢价能力达15%,消费者愿为“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技术买单。这种消费偏好转变,倒逼企业将研发投入占比从5%提升至8%-12%。

2、区域市场分化加剧,北方成新增长极
受寒潮电池技术突破影响,东北三省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激增7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哈尔滨某4S店负责人坦言:“-30℃环境下续航达成率85%的车型,即便价格高2万元仍供不应求。”这种地域性技术需求差异,推动企业从“全国统一定价”转向“区域技术定制”。
3、产业链利润重构,渠道商面临生死转型
天能电池涨价背后,是铅酸电池环保成本每组增加40元的硬约束。广东某电池代理商算了一笔账:“物流成本涨12%,售后返点从8%压缩到5%,传统经销模式毛利空间已被挤压到3%以下。”这迫使渠道商向“电池银行”“以租代售”等新模式转型。
①普通人如何抓住变革红利?
关注电池技术路线:固态电池车型优先选择可升级模组架构
把握置换窗口期:2025年Q3前铅酸电动车仍可享受以旧换新补贴
警惕库存风险:河北某经销商因囤积传统车型亏损80万的案例警示,非技术迭代产品需谨慎入手
②从业者生存指南:
维修网点应加快高压电路维修资质认证
二手车商需建立电池健康度检测体系(SOH值低于70%车辆折价率超40%)
充电桩运营商可探索“光伏+储能”一体化电站模式
电动车行业告别价格战,技术代差成新战场。固态电池突破在即,区域需求分化明显,渠道模式亟待转型。消费者应紧盯技术路线,从业者需升级服务能力。这场从“卷价格”到“卷价值”的变革,正重塑行业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