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也是好起来了。
8月7日,我们来到了亚洲唯一的北京奔驰鲁班实验室,而这里,也是2018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开放。
这里呢,准确的来说,其实就是微缩版的梅赛德斯-奔驰生产工厂,它会根据生产订单呢,通过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以及物流协同配合,一起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体验平台。
据这次接待我们的工程师老师说:“这里更多的是高管们培训的地方,培训时间是严格按照奔驰的生产车间的时间来的,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5点半,中间一个半小时可以休息10分钟”。
奔驰的高管们,是需要了解生产的每一个流程和步骤的,并且最开始做培训的初期,他们只是纯粹的站着,站8个小时(体验生产工人的不易)。
我知道大家一定对于奔驰的底盘,一定充满了好奇。
我也一样,所以这次我来到这里,重点就在底盘上。
奔驰的胡工在现场抛给我们所有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底盘,才算是好底盘?
他认为,好底盘=坐得稳+抓得牢+撑得住(即吸收冲击+避免振颤+稳定支撑车身)。
在这三点的前提下,奔驰基于139年的研发经历,基于对全球用户需求和出行场景的深切经验、对中国客户的深入了解,构建了一整套立足全球、着眼中国的严谨底盘工程体系。
梅赛德斯-奔驰将1000+零部件指标,归纳汇总量化成有关车辆驾驶性能的130+客观KPI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40个传感器进行测量,覆盖多达100多个方向,这些数据经过处理之后,最终以一套复杂的逻辑汇总为覆盖5发维度的奔驰黄金标准。这5大维度分别是:驾乘舒适性、安全感、掌控感、运动性、精准性。
奔驰的要求是,每一辆车,在这5个维度都要达到相当高的标准,才能进行量产,让底盘成为全面的”五边形战士“.
更让我觉得难得的,是奔驰愿意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
比如奔驰的衬套是不一样。
首先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衬套。
其实衬套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通常用于减震、旋转支撑和隔热等。奔驰的 衬套堪称底盘的“软组织”,其是各种连杆、副车架之间进行软连接的部件,奔驰采用独家调校,实现冲击触感柔软、振动收敛干脆的液压,为底盘提供“油润”的质感,减速带X向冲击峰值至多可降低三分之一。
(我真的试驾了,给我的直观感受只有一个——“奔驰,还得是奔驰”。
座椅也是我们此次重点体验的项目。
在这个推陈出新万物都要快的时代,奔驰依然相信,汽车不是“快消品”,座椅也不是“大沙发”。
在奔驰,一把座椅的研发周期是1,460天的研发周期,这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数字仿真、实物验证等各个阶段的充分测试。
以E级车的座椅为例,就拥有:1,000+个精密零件、400+套工装模具,覆盖材料、功能、舒适与安全等2,000+项专项测试及仿真,以及包括不同缝线、颜色和功能等3,000+种配置组合。
从数字仿真到实物验证,从毫米级缝线到全骨架电泳,奔驰用严谨的流程、严苛的测试、挑剔的工艺,打磨这成千上万条的技术指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沉淀出了行业标杆、奔驰标准。
想必我这样说大家是没概念的吧,我跟你们讲,在现场,我可是拿着刀,一点点划开了一辆E级的座椅(心在滴血),这个做工和用料,完美阐述了什么叫做“豪华座椅”。
此外,奔驰还拥有同级最丰富的气囊:S级轿车整车配有18个安全气囊,E级车配有13个安全气囊;其中,奔驰独有的预防性安全系统中的侧向保护气囊(PRE-SAFE® Impulse Side)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侧碰事故发生前就能将前排乘客推向远离车门一侧;人称“如来神掌”。
结语
如今车企内卷到了极致,虽然很难,但并非都是坏事。大家除了卷价格,还在深层次的卷技术,卷研发、卷质量,诚然,这场淬炼一定是痛苦的,但是是金子就永远不怕锤炼。
正如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发明者从不怕被时代颠覆,共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