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关于区间测试如何“均衡”时间的问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前程超速进入服务区休息,或者在非高速公路段停车等待,这样是否就能避免超速违章了呢?
算法变化决定概率不高普通道路可以避免违章区间测试的算法是「区间时速=区间距离÷行驶时间」。
比如区间测试路段为60公里,行驶时间为30分钟,时速就是60km/30min——120km/h。在这高速公路上就不算是超速,但是这也无法避免车辆前半段超速,后半段低速行驶的问题;于是算法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或者说关联的摄像头进行“分段式统计”。
区间测速并不是只有驶入位置和驶出位置才有测试记录,在路段中间也会有一些测试点;也就是说区间测速也有可能会“分段”,假设总测速里程为60公里,每隔20公里增设一个测速点,那么整个路段的“细分区间测试”就会分为三段。期间买个测速段超速都会被记录,超速车辆也就无处遁形了。
而且包括驶入和驶出的所有测速点都进行单独的测速,并不是说只要平均车速不超速就行哦。不过有些区间测速路段中会有服务区,如果中间路段还没有测速点的话,进服务区等一等会不会躲过超速记录呢?
曾经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进入服务区之后休息的时间长了,不仅不会有超速的问题、甚至还会因平均车速太低而面对低速行车的处罚。但是只要能说明是在服务区休息导致时间延误,或者能提供服务区的消费记录都不会因低速而处罚;如果存在争议只需要要求调看服务区监控记录即可,一般都不会达到这个程度,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普及之后。
所以服务区也就成为了超速车辆和“飙车党”的避风港,然而这些超速车毕竟对道路安全事实存在严重的危害,于是区间测速的记录方式也有了变化。
「关联服务区」的驶入和驶出时间计算,能理解吧。
为了避免车辆恶意超速,大部分区间测速路段中都没有服务区;如果有服务区则可以关联服务区的摄录系统,也就是从区间测试驶入点开始计算时间,如果进入服务区的话。
综合行驶时间-服务区停留时间=实际行驶时间区间距离÷实际行驶时间=区间时速就是这么简单!既然超速车辆自己都能想到在服务区停留可以平均行驶时间,难道管理车辆的机构想不到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给行驶时间和停留时间做一道减法,关联测速设备和服务区的摄录系统,这也没有什么很高的技术难度。
所以高速公路在区间测速路段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每个细分路段都不应该超速;而且高速公路已经限速到120km/h,这个车速已经会大幅延长制动距离,也无法做出有效避障动作的速度标准。那么速度再高一些真就要讨论“运气”和“概率”的问题了,超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非封闭公路」的区间测试存在漏洞,但仍不建议超速。
国道、省道、城市快速路都有区间测试路段,但是这些道路只有极少数路段会严格禁止靠边停车;甚至很多道路两侧还会有非机动车道和停车位,或者是往两侧支线转弯的路口。但是摄录系统不可能做到无死角覆盖,测速点是肯定有盲区的;那么这些道路就能够避免区间超速的问题,只是也不能随性的超速。
因为在容易超速的路段会有隐藏在道路绿化带中间的测速设备,或者是随车的流动测速设备;超速驾驶说不好就会被记录,驾驶汽车还是要跟着导航软件提醒的限速和测试点安全驾驶。
关于区间测试的话题就聊这些,有些轻微超速没有被记录的车辆,原因在于高速公路超速10%以内并不会被处罚;按照规定是会被记录下来,在年检之前要到车辆管理所处理并接受安全驾驶教育。
只是有些超速程度比较低且非长时间超速的车辆不被记录,所以也才让有些司机有些侥幸的心态。在不同标准的限速道路上,大部分车辆都在按照限速行驶,超速的车辆自然会影响交通的整体安全。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转发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