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退出中国,沈阳航天三菱更名国擎动力
7月22号那天,我还在小区门口跟老刘闲聊,他突然冒出来一句:“听说三菱真撤了?”我一愣,这事儿其实早有风声,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前两年群里还有人纠结买不买广汽三菱欧蓝德,现在想想都成历史片段了。
说回正事,消息是官方放出来的:三菱汽车彻底终止和沈阳航天那边的合资关系,发动机业务也全线停掉。这下子,“沈阳航天三菱”这块牌子算是真摘了,新名字叫“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股东阵容也变了——原来那些带“三菱”字样的公司统统退出舞台,北京赛苜、建华发动机、中国航天汽车几个新面孔接盘,北京赛苜手里拿着将近一半股份。
有意思的是,公司经营范围顺带着也改动了一些。以前搞发动机,那会儿师傅们总念叨“日本货细腻”,现在谁还琢磨燃油机?都是电驱、电控、电池包,说起来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生。
翻老账,其实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日本车企往国内跑,但像三菱这样扎根深、合作多的,还真不多见。1973年开始给中国出口卡车,到后来合资做零部件,再到90年代末成立那个著名的“航天三菱”,投资据说快3000万美元,在当时绝对算大手笔。我记得2000年前后我们这边修理厂,一水儿吉利、奇瑞、东南用得都是他们家4G系列机器。隔壁小王吐槽过,说他家的猎豹SUV也是搭载那套机器头,就是偶尔冷启动打火慢点,但耐造皮实,用个十几年没毛病。
2017年,有新闻写他们第500万台发动机下线,那时候还能卖80万台一年。但自打新能源浪潮起来后,这帮传统燃油派就日渐式微。我表哥去年换车的时候还特意问过维修师傅:“国产1.5T和原来的4G63哪个省心?”师傅撇嘴:“你要省心还是得看新技术,现在自主品牌玩直喷涡轮,比以前强太多。”
再加点八卦:据群友爆料,有一批早期国产SUV二手市场很吃香,就是因为搭载的是经典老款4G64引擎,好养活、配件便宜,哪怕开到20万公里以上,也能轻松应付长途拉货。不过最近几年,这类车型保值率肉眼可见地下降——毕竟城市限行越来越严,对排放要求高,而且很多地方修理厂连这些旧型号配件都懒得进货了。有一次我在某汽配城找节气门垫圈,人家老板直接摆手,“兄弟,你这是怀旧收藏吧?”
再插一句冷知识:当初广汽跟日本方面谈判时,据说对产品更新速度争论不少,日本人谨慎,中国企业急着推新品,两边步调一直合不上拍。所以后来即使2018年销量冲到14万辆高峰,也只是昙花一现。从2019年起销售数字一路下滑,到2023基本撑不住场面。据我所知,当地经销商去年底已经转型做新能源品牌代理,有几家干脆把展厅改成咖啡馆租出去了。
值得提一下的是,不少老司机对“三钻标”的情怀依然难舍。我爸单位同事前阵子才淘了一辆十年前产的小轿车,说就是冲着“三钻”去的,还专门找懂行师傅翻新内饰,把座椅缝线重新走了一遍。他感慨现在的新电动车虽然安静又智能,可总觉得缺点啥味道。“以前挂倒挡咔哒一下,那感觉踏实!”他说。
至于工厂未来怎么走,目前业内传闻生产设备会被本土企业接管,用来搞新的混动或者增程项目。不过这个事情没人敢拍胸脯保证,就像微信群里常有人问,“以后还能买到正宗日系发动机吗?”回答永远模棱两可——时代变啦,大伙自己体会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