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新能源车,光看“能跑多远”已经不够了?
最近,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了个新公告:从2026年1月1日起,想继续享受购置税减免,车子得先过一道“能耗关”。
不是你花多少钱、牌子多响亮,而是你的车够不够“省”。
这事儿乍一听挺冷门,但细品一下,真和我们每个人有关。
就像当年买手机,大家比谁电池大,后来才发现,真正扛用的不是电池容量,而是系统优化。
现在买车也一样——拼的不再是“堆电池”,而是“会不会省电”。
我朋友上周去订车,一眼相中某款插混SUV,75公里纯电续航,价格也香。销售随口一句:“这配置明年可能拿不到免税资格了。”
他愣住:“不是新能源车都能免税吗?”
销售苦笑:“政策要变,能耗不达标,新能源也不行。”
这话不是吓人。
新规明确要求:插混车亏电状态下的油耗,要比同级别燃油车限值还低三成;纯电车每百公里耗电,也不能超过新国标设定的“及格线”。
说白了,以前是“有电就算绿”,现在是“得真节能才算数”。
这就像考试,以前及格就行,现在要进前70%才能拿奖学金。
那些靠大电池撑续航、实则“油老虎”“电老虎”的车型,以后可能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但有意思的是,真正省心的车,根本不怕考。
比如比亚迪宋PLUS DM-i 160公里版本,纯电里程达标,亏电油耗实测能压到3.27L/100km,比很多燃油车还省;
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百公里电耗11.2度,相当于别人跑一趟的电费,它能跑一圈半;
蔚来ET5虽然车身重,但通过系统优化,空调都能省电10%以上。
这些车不是在“应付考试”,而是在重新定义什么叫“好车”。
政策收紧,听着像是给消费者添堵。
可换个角度看,它其实在帮我们筛选。
把那些靠补贴活着、技术停滞的“伪新能源”筛出去,留下真正把节能当本事的品牌。
以后你买的不只是一台车,更是一个不会“贬值”的选择。
说到底,买车不是买一次性消耗品。
你不想几年后发现,自己的车因为不合规,二手没人要,免税也落空吧?
所以啊,下次去4S店,别光盯着屏幕大小和零百加速。
多问一句:“这车能耗多少?符合2026年的新国标吗?”
一句话,就能避开未来最大的“隐性成本”。
这个时代,真正的精明,不是抢便宜,而是选对方向。
愿你买的每一分配置,都不被时间辜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