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销量暴跌,市场前景黯淡,消费者信心崩塌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总能感觉到身边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就拿马路上的汽车来说,十几二十年前,谁家要是能开上一辆进口车,那绝对是街坊邻里羡慕的对象,感觉倍儿有面子。

可现在,情况似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你可能都想不到,今年上半年,咱们国家总共进口的乘用车数量,竟然跟国产新势力品牌零跑汽车半年的销量差不多,而卖出去的进口车总量,也只跟比亚迪旗下的一款热门车,就是那个秦系列,半年的销量不相上下。

进口车销量暴跌,市场前景黯淡,消费者信心崩塌-有驾

听到这个对比,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曾经那个高高在上、让人仰望的进口车市场,如今怎么就变得这么“接地气”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些挂着外国牌子的车,未来在中国还有市场吗?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看看实实在在的数据,因为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行业内的统计,从今年一月到六月,我国总共就进口了二十二万多辆乘用车,这个数字和去年同期相比,一下子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卖出去的情况稍微好点,卖了二十七万多辆,但跟去年比也还是下滑了百分之十四点五。

这里面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进口的数量比卖掉的数量还要少。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不光是咱们买的人少了,连国外的汽车厂家都觉得中国的市场不好干了,心里没底,发货都变得越来越谨慎。

这股寒意可不是针对某一种车型,不管是我们常见的小轿车,还是块头大的越野车SUV,或者是商务用的MPV,销量都在往下掉,而且掉得都挺厉害。

当然了,在进口车这个小圈子里,卖得最好的还是轿车和SUV,这两类车加起来占了绝大部分。

进口车销量暴跌,市场前景黯淡,消费者信心崩塌-有驾

而且,买进口车的人,主要还是冲着那些中大型的豪华车去的,毕竟花那么多钱,图的就是那个气派和舒适,这部分车型的市场份额还保持在六成以上。

但即便是在这个最坚固的阵地里,也出现了变化。

比如雷克萨斯的一些车型卖得还不错,但另一边,像奔驰S级、宝马X7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奔”“大宝马”,销量却在下滑。

这感觉就像是,整个进口车市场的大船在下沉,船上的人也在各自挣扎。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把曾经风光无限的进口车市场,逼到了今天的地步呢?

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在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里。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咱们的国产品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实在是太争气了。

过去我们为什么愿意花大价钱买进口车?

图的是人家的品牌历史、先进技术,还有那种与众不同的设计感和身份象征。

可现在你再看看,这些优势正在被一点点瓦解。

论车里的智能系统,很多国产车的那个大屏幕,反应速度、功能丰富程度,还有那个能听懂各种方言的语音助手,体验感已经远远超过了不少进口车。

论电动技术,咱们国家的电池、电机技术现在是世界领先水平,续航里程越做越扎实。

论设计,现在的国产车也早就摆脱了过去的模仿痕迹,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和高级感。

进口车销量暴跌,市场前景黯淡,消费者信心崩塌-有驾

当国产车在产品力上追上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反超,消费者自然就会用脚投票。

过去那种“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想法,在汽车领域正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

除了国产车的强势崛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外国豪华品牌自己也在“釜底抽薪”。

他们看明白了,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再抱着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把车从国外运过来卖高价,已经行不通了。

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在中国建厂,直接本地化生产。

奔驰、宝马、奥迪这些我们熟悉的豪华品牌,现在很多热门车型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成本降下来了,车价也更有竞争力,更能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来调整产品。

但这对进口车市场来说,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

因为每多一辆国产的宝马X5下线,就意味着少了一辆从美国进口的宝马X5。

所以,这些外资品牌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实际上也在亲手压缩纯进口车的生存空间。

你看今年上半年,跌得最惨的几个进口品牌,像MINI、大众、奥迪、宝马,还有保时捷,都是大幅度下滑。

特别是保时捷,这个曾经把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市场的跑车品牌,如今在中国的销量跌幅竟然是全球最大的。

进口车销量暴跌,市场前景黯淡,消费者信心崩塌-有驾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它严重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电动化、智能化的热情,战略上慢了半拍,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别人抢走。

当然,在一片“跌跌不休”的声音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雷克萨斯。

今年上半年,它成了进口车销量榜前十名里,唯一一个实现增长的品牌,销量达到了九万多辆,牢牢坐稳了进口车销冠的宝座。

旗下的ES和RX两款车,更是分别成了进口轿车和进口SUV的销量冠军。

不过,你可别以为雷克萨斯有什么独门魔法。

说到底,它能顶住压力,靠的也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降价促销。

曾经那个要加价排队才能提车的“神话”,如今也为了销量不得不向市场低头,用更实在的价格来吸引顾客。

这也从侧面说明,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没有哪个品牌可以独善其身。

更关键的是,就连雷克萨斯这个进口市场的“最后坚守者”,也开始规划国产化了。

丰田公司已经宣布,要在上海投资建厂,专门生产雷克萨斯品牌的纯电动汽车,预计几年后就能上市。

这个消息,无疑是对进口车市场的又一次重击。

当连雷克萨斯都开始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时,纯进口车的阵地只会进一步萎缩。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那进口车市场是不是就要彻底消失了?

进口车销量暴跌,市场前景黯淡,消费者信心崩塌-有驾

从目前来看,还不能这么说。

市场规模大幅度收窄是肯定的,今年全年的销量可能连五十万辆都保不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完全归零。

因为总有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是国产车暂时无法满足的。

比如,有些人就特别钟情于大排量燃油发动机带来的那种雄浑声浪和线性动力,这是目前电动车给不了的体验。

还有一些人,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个品牌的文化、历史和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

这部分需求虽然小众,但非常稳定。

未来的进口车市场,很可能会演变成一个更加纯粹、更加高端的“精品店”模式。

它不再追求销量,而是专注于服务那一小部分追求极致品质、独特体验和品牌情怀的消费者,卖的都是些顶级的豪华车、超跑或者是个性化非常强的车型。

最后,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值得关注。

一些前些年因为跟不上市场变化而退出中国生产的外国品牌,比如三菱、Jeep、铃木等,未来或许还有可能“卷土重来”,但方式会完全不同。

它们当年离开,是因为产品在新能源转型上慢了,跟不上中国市场的竞争节奏。

但现在,中国的汽车供应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已经是全球最强大、最完善的。

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这些外国品牌可能会回来,不是为了在中国卖车,而是为了利用中国的生产优势和供应链,在这里生产汽车,然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

就像有些品牌的车,在中国国内卖得一般,但在海外却很受欢迎。

这种“在中国,为世界”的模式,恰恰说明了中国汽车工业地位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消费大国”,彻底转变成了引领全球的“制造强国”和“输出强国”。

这或许就是进口车市场由热转冷背后,最值得我们骄傲和深思的地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