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老百姓的茶余饭后,除了聊聊菜价和天气,汽车圈也扔进来一个挺大的话题。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了个通知,说从今年7月20号开始,买90万以上的“超豪华小汽车”,得多交10%的消费税。
这消息一出来,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人听说后,连夜跑到4S店去下订单,想赶在政策生效前把车定了,省下那笔不小的税钱;也有的准车主,本来预算卡得刚刚好,这一下得多掏十几万,只能对着心仪的豪车望而却步,心里五味杂陈。
大伙儿可能挺好奇,好端端的,为啥突然要调整这个税呢?
以前不是130万以上才算豪车吗,怎么一下子就把门槛降到90万了?
难道是国家觉得有钱人太多了,想多收点税补贴一下国库?
这事儿,咱们得从头到尾,用大白话好好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10%的税是怎么个收法。
它不是简单地在你付的车款上乘以10%。
这个税是在零售环节征收的,也就是你从经销商那里提车的时候。
简单来说,一辆车如果不含增值税的出厂价或者进口报关价超过了90万,那就要被征收这笔税。
咱们举个例子,你看中一辆进口车,它的不含税价格正好是90万元。
按照以前的规矩,它离130万的线还远着呢,不用交这笔额外的消费税。
但现在不行了,新规之下,它就得先加上10%的消费税,也就是9万元。
然后,国家再用这个加完税的99万元作为基数,来计算13%的增值税。
这么一来一去,这辆车的最终落地价,可就不止涨了9万元,而是实实在在地贵了十多万。
所以你看,那些抢在政策实施前下单的人,那可都是在省真金白银。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非要把这个线从130万降到90万呢?
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原来的标准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了。
大家想想这两年,汽车市场竞争多激烈,尤其是豪华车领域。
以前要加价排队的保时捷、路虎,现在为了卖车,优惠个十几二十万都成了常态。
更别提有些品牌,为了清库存,打折打到“骨折”。
很多官方指导价一百三四十万的车,经销商在开票的时候,给你一通优惠操作,最后发票价格给你写个129万,正好卡在老标准线下面,完美地把这笔税给避过去了。
这么一来,国家想通过税收来调节高消费、引导合理消费的目的就达不到了,税收也实实在在地流失了。
有数据统计,去年90万以上的新车销量只有3.7万辆,和前一年比,下降了超过四成。
市场在往下走,价格也在往下探。
所以,国家把征税的门槛降到90万,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就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政策,把之前因为大幅优惠而产生的税收漏洞给堵上。
说白了,就是“你们经销商不是爱打折吗?那我就把收税的线也往下降一降,让你们没那么容易躲过去”,这样就能保证税源的稳定。
当然,这个政策的出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价格。
它就像一个指挥棒,清晰地指出了不同类型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市场上的玩家们,有人笑,也有人愁。
要说最发愁的,肯定是那些传统的燃油豪华车品牌了。
这些来自海外的大牌子,本来在国内市场的日子就因为国产车的崛起而变得不好过,现在这个政策更是给了它们沉重一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它们相当于被剥了两层皮。
第一层皮,是在生产或者进口环节,国家会根据发动机的排量大小,征收一笔消费税,排量越大,税率越高,最高能达到40%。
现在,到了卖给消费者的零售环节,价格超过90万,又得再被征收一次10%的税。
这双重压力下来,燃油豪车的成本优势就更小了。
这几乎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买大排量的进口油车,要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高。
那谁在笑呢?
首先是二手车商。
政策里写得很清楚,二手车交易是免征这笔零售环节的消费税的。
这意味着什么?
新车的价格因为税收变高了,那车况好的准新二手车,性价比就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一个原本打算花95万买新车的客户,一看现在要多花将近10万的税,他很可能就会转头去二手车市场,花差不多的钱,买一辆只开了一两年的同款车。
这对搞活二手车市场的流通,无疑是个好消息。
而这次政策调整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你想想看,同样是一辆售价100万的车,如果是燃油车,它在出厂前就已经背负了高额的排量消费税,现在零售时可能还要再加一层税,里里外外加起来,税费可能高达三四十万。
但如果是纯电动车或者燃料电池车,它在生产环节是没有排量税的,现在只需要在零售环节交这10%的税。
两相对比,税费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二十多万。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优势了,这简直是国家在用政策为新能源车的发展铺路,同时也在劝退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买大排量燃油豪车的消费者。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普通老百姓会觉得,这事儿离我们挺远的。
毕竟,花上百万买车的人是少数,我们平时开的也就是十几二十万的家用车,这个税怎么调,对我们好像没啥直接影响。
如果只看到这一层,那就把问题想简单了。
这个政策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一年能多收多少税款,而在于它向整个市场释放了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那些靠着一个外国标就能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的燃油豪车时代,真的要过去了。
我们看看身边,这几年的变化有多大。
以前说起豪车,大家想到的都是奔驰、宝马、奥迪。
现在呢?
比亚迪的仰望U8,卖到一百多万,订单都排不过来;理想、问界这些国产品牌,推出的四五十万的车型,在销量上已经把同价位的外国品牌打得节节败退。
进口车的总销量,也从最高峰时的一百四十多万辆,下降到了现在一年可能只有四十万辆的水平。
此消彼长之间,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整体崛起。
所以,这个税收政策调整,更深层次的意图,其实是在为我们自己的高端品牌“清场子”,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竞争环境。
通过税收这个杠杆,进一步增加传统燃油豪车的购买成本,削弱它们的竞争力,从而给技术领先、产品力强的国产新能源高端车,腾出更多的市场空间。
这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强大的产业自信和战略远见。
它在告诉全世界,未来全球的豪华车市场,中国品牌不仅要参与,更要成为主角,规则也要由我们来参与制定。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虽然不直接买百万豪车,但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强大,最终会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能用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到更先进、更优质的产品。
这,才是这个政策背后,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骄傲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