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保险丝引发的信任危机:兄弟们,这300块该不该收?

兄弟们,今天聊个真事,就发生在前几天,主角是台大众宝来和一位挺有想法的车主。这事不大,就一个点火线圈的保险丝烧了,但背后那点滋味,估计不少同行都尝过。

三天前,这宝来被拖进厂,症状是跑着跑着熄火。我们师傅一查,点火线圈保险丝熔断了。小问题,换个新保险丝,发动机立马就欢实了。按我们的职业习惯,这维修不能算完,保险丝是电路系统的哨兵,它壮烈牺牲了,背后肯定有原因,大概率是线路哪里短路或者哪个用电设备捣鬼。于是跟车主沟通,建议做个彻底的线路检查,揪出病根。

一个保险丝引发的信任危机:兄弟们,这300块该不该收?-有驾

车主过来一看,车能打着火了,脸上那表情仿佛在说:“这不就好了嘛!”一听还要检查,特别是听到费用(我们当时报了个很实在的100块),他直接摆手:“不用不用,就换个保险丝的事,多少钱?”我们师傅也是老实人,说保险丝本身就几毛钱。结果人家甩出二十块,大气地来了句“不用找了”,扭头就把车开走。隐约还能听见几句嘟囔,大意是觉得我们想“坑”他钱。

行吧,我们也得尊重客户选择。可这故事啊,没完

.......

就在今天,这辆宝来又回来了。车主一脸无奈加疲惫,手里攥着几个烧得黢黑的保险丝。原来他自己买了保险丝,烧一个换一个,可这车就像跟他较劲,开开就熄火,搞得他一点脾气没有,只能回来求我们给好好看看。

说实话,听到这儿,我真是有点想笑又不好意思笑。早干嘛去了?上次苦口婆心建议检查,当耳旁风。这回兜兜转转,麻烦没解决,还多搭进去时间和自己买的保险丝,保险丝虽然不值钱,但也闹心啊!

我也没含糊,直接告知:修可以,现在做这个线路检查的费用是300块。

车主当时就愣住了,眼神里写满了“怎么涨这么多?”毕竟上次报才100,这才3天就300了?他心里肯定翻江倒海,觉得“黑”、“坐地起价”。但这次,他张了张嘴,最终啥也没反驳,默默接受了。为啥?我猜他自己也清楚,上次那份信任被他亲手摔地上了,现在理亏。

为何这次报300?小黑粉们别急着喷,听我掰扯掰扯,看是不是这个理。

首先,技术成本与风险在叠加。第一次发现保险丝烧,那是初诊,问题相对单一,检查范围和难度都小。这次呢?车主自己瞎换了好几次保险丝,意味着短路点可能经历了多次瞬时大电流冲击!这很可能导致原本的小问题扩大化,比如烧坏了其它脆弱元件,或者让短路点更隐蔽。排查范围更大、耗时更长、诊断难度陡增。300块,覆盖的是更复杂的技术投入和潜在风险。

其次,信任的溢价与止损。说实话,第一次报100,真的是抱着交个朋友、维系个新客户的心态,几乎是成本价甚至微利在做。但结果呢?热脸贴了冷屁股,人家不仅不信任,还觉得你要坑他钱。对这种从一开始就充满防备、把专业建议当套路、价值只认几毛钱保险丝本身的低端客户,我心里真的膈应。300块的报价里,有一部分就是这种情绪成本和信任修复费,或者说,是委婉的劝退费。我们修车也是手艺活,也得讲个心情舒畅不是?把精力留给信任自己的老客户、优质客户,不香吗?

再有,就是服务价值的再确认。上次他觉得换个保险丝就值20块(还觉得给多了),完全无视背后的诊断过程和专业建议的价值。这次300块,就是要让他,也让自已清醒认识到,找到并解决那个导致保险丝反复烧毁的真凶,才是核心价值所在。这活,值这个价!我们的技术、经验、时间和设备投入,不是大风刮来的。

.......

同行老铁们,相信大家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些客户,你给他免费检查个小问题,顺手拧个螺丝,他记你的好,下次大保养还找你,还给你介绍朋友,这是优质客户,我们乐意提供增值服务,有时免点小工时,长远看值!但另一种客户,你掏心掏肺给他分析问题、报个实在价,他总觉得你藏着掖着要宰他。你给他省了钱,他觉得是应该的。稍微有点不如意,哪怕不是你的错,他可能反手就拍个视频发网上,配上“黑心修理厂”的标题。伺候这样的客户,心累,风险高,收益低。

所以啊,这300块,真不只是个数字。它是对复杂技术工作的合理定价,是对不信任的一种回应,更是对自身服务价值的捍卫。把有限的时间和热情,留给懂得尊重专业、值得信赖的客户,才是长久经营之道。至于那些总觉得全世界都想坑他钱的,门在那里,慢走不送。我们的手艺和口碑,犯不着为那几毛钱的保险丝背锅,更不值得去填那个信任黑洞。

兄弟们,你们说,是这个理不?评论区聊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