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销量榜,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都在想,这新势力的天,真要变了?理想混得风生水起没几年,忽然就掉到第四,小米这货,就跟人家下馆子刚扒拉两口,突然来个外卖小哥横插一杠,单月冲六万,扑面一个“后来居上”。零跑呢,憋着劲上五万多台,位置还算稳,但气氛已经不一样了。以前大家都嘲笑说,中国造车新势力像三流电视剧换主角,结果现在剧本又要写新段子。
我问你,说句实话,你选车的时候,是不是首先看价钱?理想当年大沙发+大冰箱,那个风头抢得多猛,谁看了不动心?但你看现在,只要价格一松动,销量立马跌,这说明什么?其实老百姓压根没那么多情怀,什么智能、体验、空间,最后不过是“值不值这价”。理想算是被现实打脸了,给市场补了课:情怀能当饭吃,但饭得真香。
小米这一波强势入局,也不稀奇。他们当初做手机,就是凭便宜量大、堆配置打市场。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米挖的供应链大坑,现在全往车里倒。有人觉得小米成天炒生态,手机、家居联动流畅得一塌糊涂。你要是真把这些都用上,那确实很爽。但话说回来,谁家不是一辆车三口人,其实多数人天天就开个导航、放个歌,至于智能家居啥的,三天热度后还剩几个用?
现在的销量数据,好多人盯着小米,说“三十万出头的SU7,四十多万能买的配置”,便宜还“大碗”,划算得一匹。我想问你,这便宜来的东西,质量真能跟上去吗?理想曾经也火过,有多少被“早期质量”劝退的?纯堆配置,后续服务和品控真跟得上吗?特斯拉上海工厂那阵也是“三班倒,机器冒烟”,赶产量的同时品控就下不去。三年后再回头看,还有多少抱怨“买亏了”的?这问题小米真想清楚了吗?
产能这个事,你要说小米牛,确实人家手机时代经验丰富,造手机可以拼装,造车可不是玩乐高,零件复杂、工艺要求、供应环节,一个卡壳全线崩溃。喜欢小米的朋友怕就怕在这里,现在SU7产能吃紧,下个月YU7产能再分流,真能稳住供应?还是说上个月刚刷六万,下个月马上断货又全靠抢?消费者哪有那么多耐心,买车等仨月,谁不是一边等一边动摇,猜下一个车是不是更便宜更好?
提到零跑,大家都说“便宜”,但便宜是把双刃剑,刚买回来车主拍视频吐槽系统卡、售后点少,也没人护着。这公司赚得薄,没太多钱搞新研发,技术跟不跟得上?当年头铁硬上的理想、蔚来,不也是一波烧钱死扛,才混出点名声?零跑靠低价抢了份额,后面能不能活下来,全看下一波技术升级你还能不能跟上。如果新一波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你都不跟,迟早被别人按在地上摩擦。
说到这,其实买电车这件事,跟买手机还是两码事。电子产品你嫌弃了马上换,买辆车动辄十几二十万,谁说换就换?小米玩的还是当年手机套路:低价高配,大规模生产,优化成本——问题是,这招能不能持久?车圈不像手机圈,升级不是换个系统包那么轻巧,万一研发不过关、质量稳不住,前面省了钱最后都得去修理厂捡回来。谁也没见过哪辆“坑王”销量能长红。
很多人冲着小米的生态来,说一个“熟”字用得自在。你用小米手表,小米空调、小米扫地机,SU7一上手全连起来,确实体验顺溜。可是你要没那么多小米设备,这点生态粘性耗到头了也就那回事。说到底,拼的是供应链和品控。小米低价能打,从长远看,能不能一直这么狠,这条价位线到底“踩线”还是“踩雷”,早晚得见分晓。质量要能稳稳的,那点利润才能撑到品牌被认可;质量崩了呀,好感度掉得比股价还快。
现在榜单出来,就有人说小米要登顶新势力了。真有那么容易?零跑虽然便宜,用户基础也累了几年,有一批“口碑党”在。蔚来、理想、防守反击一直做得不错。小米SU7、YU7一季爆发,下半年续航、品控、产能三个关卡哪个没搞定,随时都可能摔跟头。你回忆下,这些年中国车圈冒头的品牌有几个活下来的?风口来了你抓住,风一停你还得刷存在,哪有那么简单。
市场残酷得很,各家公司拼来拼去,现在都是你追我赶,来年又换新剧本。眼下这轮洗牌,大厂有点钱有团队,扩张起来特别猛。小米也好、零跑也罢,能不能守下这个市场,最关键还是产品真过硬才有话语权。打价格战容易,质量、服务、用户体验,才是真正的高地。别以为割一茬韭菜就算赚钱,国内用户不傻。你糊弄够了,一旦出事,网络发酵比你做广告还快。
说白了,这新势力格局变化,就是一场大赌局。谁能撑到最后,把技术做好,把服务跟上,谁才能爬到顶上。今天小米SU7、YU7卖得猛,不代表明年还能一骑绝尘。零跑、理想、极氪、深蓝也不都是吃素的,来回折腾,看谁笑到最后。用户看的是性价比,更看长远保障。品牌这东西,得靠时间积累。手机能爆红一年,汽车得稳足十年。
现在格局初成,变数不断。车迷们选车别跟风,先琢磨清楚自己的需求,再看价格,多看看实物和售后。眼下的小米的确来了个开门红,但能不能一直这么野,得看三五年后市场反馈。零跑的低价,是优势也是风险;理想的舒适,是优势也是局限。未来不会只有一个赢家,谁下盘棋更稳谁能活得更久。
我总觉得,行业竞争靠的不是一时噱头,而是长期实力。新势力格局变不变,看着是个话题,背后拼的是底子,拼的是品控、供应链、服务能力和创新。短期看谁爆款多,长期看谁口碑好。你抢得了风头守得住市场,用户才是真正站在你这边。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你现在买车,会冲着小米的生态和性价比无脑下单,还是继续观望,看谁最后品质、服务真正站稳脚跟?大家留言说说你心里的答案。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