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万就能买200公里纯电续航的插混SUV?吉利星舰7这套打法,让宋Pro DM-i车主坐不住了
上周五晚上,老张开着刚提的星舰7过来蹭饭。我蹲在车头看了半天那个GEA架构的标识,问他:“这车怎么看着不像十来万的配置?”老张嘿嘿一笑,掏出手机翻出最近一周的行车数据——城区跑了三百多公里,充电桩跟摆设似的,加油站也没进过。我当时就明白了,这车的门道可能不在表面。
这年头说插混,多数人第一反应或许还是“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但29.8度的电池包摆在那儿,200公里的纯电续航不是纸面数据。按老张的说法,他住六环外,单位在三环,一周充一次电就够用。那些之前老琢磨着买纯电又怕续航焦虑的,或者想要燃油车安全感又嫌油耗高的,这回倒是有了个说法。
发动机热效率这事儿,从前就是各家比拼的战场。47.26%这个数字摆出来,懂行的人会去想那些高压冷却EGR技术,想那个15.5:1的压缩比。不懂的也没关系,亏电油耗跑个3.8升左右,这账算下来比某些传统燃油车还省心。11合1电驱系统把一堆零部件整合到一块儿,听起来像是工程师为了省事,实际上NVH表现摆在那儿——怠速38分贝,坐进去关上门,外面车水马龙跟你基本没关系。
电池安全这块,之前新闻里那些自燃的案例让不少人心里打鼓。神盾电池系统做了一百多项测试,24小时水浸、2米跌落、700度火烧,这些听起来像是实验室里搞出来吓唬人的。但短刀电芯那个蜂巢叠片工艺,加上隔断式泄压设计,万一单个电芯出问题,能量会往定向通道走,不会连锁反应。BMS系统实时盯着电压温度内阻,有异常先限功率再报警,云端数据还能OTA升级策略。这些东西平时感觉不到,关键时候或许就是保命的家伙。
北方冬天充电慢这事儿,开过电车的都知道。零下三十度环境里,系统会自动给电芯加热到工作温度,充电效率不至于掉太多。跑网约车的师傅可能更在意电池衰减,一千次循环充电之后,容量衰减控制在10%以内,这个数据比行业平均水平好看不少。
智驾这块,千里浩瀚H3方案用了3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128TOPS算力芯片支撑着BEV感知模型。城市NOA能识别加塞车辆主动减速而不是急刹,130公里时速下自动避让障碍物。HPA记忆泊车学完一次路线,下次能自己过宽度比车身就多0.8米的窄巷。这些功能以前可能要花三十万才能体验到,现在下放到十万级市场,多少有点儿颠覆认知的意思。
座椅这事儿,容易被忽略但坐久了就知道重要性。棉花糖SPA座椅从底层弹簧到表面Nappa真皮一共十层材质,坐垫厚度100毫米,比同级平均水平厚了两厘米。14点气动按摩通过气囊充放气模拟人手按压,波浪、猫步、环绕三种模式看着花哨,长途驾驶腰部分压值能降低30%左右。后排座椅靠背角度28度可调,家里老人坐长途的时候,这点儿照顾能感觉出来。
哨兵模式2.0把能耗问题解决了大半。之前传统哨兵模式一晚上掉电10%,很多人不敢常开。现在视觉加震动双感知,摄像头识别五米内有人靠近,震动传感器检测刮擦力度,双重触发才录视频。AI学会过滤树叶掉落、宠物路过这些误报,只对长时间滞留、强撞击这类高风险事件报警。十小时耗电也就1到1.5度,相当于满电电池容量的0.5%。
Flyme Auto智能座舱继承了手机交互逻辑,龍鹰一号芯片7纳米工艺,16G内存,安兔兔车机版跑分22万。上车不用重新学习操作,支持Flyme Link、华为HiCar、苹果CarLife,连接延迟在200毫秒以内。副驾娱乐屏能独立连蓝牙耳机,主驾导航的时候副驾看视频互不干扰。来电提醒用悬浮窗显示,不会打断导航界面。
整车静谧性方面,前排双层隔音玻璃厚度5毫米,中间PVB胶片专门阻隔中高频噪音。120公里时速下车内噪音63分贝,比同级平均水平低了5分贝左右。主动降噪技术通过麦克风采集路噪,扬声器发射反向声波抵消,主要针对100到300赫兹的低频噪音。怠速纯电模式下车内噪音35分贝,比图书馆环境还安静。
9.58万起这个价格,背后有供应链和平台化的支撑。29.8度电池包成本大概三万块,通过自研短刀电芯加上蜂巢能源合资生产,采购价降了15%。GEA架构兼容五款车型,研发成本均摊下来单车型能省两万。这个定价策略对宋Pro DM-i那些车型肯定会有冲击,市场格局可能会有些变化。
老张那天走的时候说了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以前买车看配置表,现在得看这车能不能把技术真正用起来。”200公里纯电续航不是噱头,47.26%热效率不是参数游戏,神盾电池系统也不是为了好听的名字。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或许就是十万级插混市场接下来要讲的新故事。至于值不值,开上半年自然就知道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