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召回11万辆无需进厂,OTA更新透露监管动向

小米汽车“云召回”引争议:是科技进步还是监管套路? 9月19日,小米汽车突发一纸公告,宣布“召回”近12万辆SU7标准版。 等等,别慌!

这次召回既不用你跑4S店,也不用大动干戈换零件,只需动动手指,在线升级一下系统。 这波操作,直接刷新了大家对“召回”的认知,也引发了吃瓜群众的激烈讨论:这到底是科技进步的体现,还是车企为了规避责任玩出的新花样? 公告显示,此次“召回”的矛头直指SU7的智能驾驶系统。

小米汽车召回11万辆无需进厂,OTA更新透露监管动向-有驾

据说,在某些极端路况下,这套L2级辅助驾驶系统可能会“犯迷糊”,万一驾驶员没能及时接管,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说白了,就是软件可能存在bug。

但问题来了,既然是软件问题,为啥要用“召回”这么严重的字眼呢? 小米官方的回应似乎也模棱两可,说是为了配合监管要求。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更像是一次大型的OTA升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直言,这其实就是小米在监管新规下的一次“公关示范”,意在表明“我们很重视安全,有问题及时解决”。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汽车不再仅仅是钢铁疙瘩,更是高度智能化的移动终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章弘就曾表示,如今汽车召回的含义也在悄然变化,从过去的硬件维修,拓展到软件功能的优化。 通过OTA升级解决软件问题,既方便了用户,通常也不会对车辆的二手价值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能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这种“云召回”真的能让人安心吗?有车主表示,虽然不用跑4S店很方便,但总感觉心里没底。 “万一升级过程中出现问题怎么办?谁来负责?”还有人质疑,这种“召回”会不会变成车企掩盖问题的手段?毕竟,软件bug不像硬件缺陷那么直观,更容易被忽视。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如果车企都效仿小米,把所有的软件问题都用“召回”的名义来掩盖,那消费者还有什么保障?毕竟,OTA升级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升级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麻烦。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今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召回管理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企业对OTA升级活动进行备案,严禁推送未经充分测试的软件版本,更不允许借OTA升级来掩盖产品缺陷。 很明显,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新挑战,并正在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

说白了,这场“云召回”争议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安全性的担忧,也是对车企责任的拷问。 在智能化浪潮下,汽车企业不能只顾着“上新”,更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有人说,智能驾驶的尽头是无人驾驶。 但如果连L2级别的辅助驾驶都无法保证安全,又如何让人相信未来的无人驾驶? 面对智能化带来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更加清晰的规则、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更加负责任的企业。

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爱车变成“马路杀手”。 展望未来,智能汽车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也呼之欲出,据悉,关于L2级辅助驾驶的国家标准,涵盖功能定义、试验方法、数据记录等多个维度,最快将于2026年落地。

届时,智能汽车的发展将从“功能至上”转向“安全与体验并重”。 小米的这次“云召回”,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召回”事件。

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安全始终是底线。 那么,对于这种“云召回”,你是觉得方便安心,还是依旧心存疑虑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