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问,做汽车不就是拼技术、拼价格、搞点创新,哪来这么多文化、情怀、精神?可问题就是,现在国内的品牌大战,光靠硬碰硬,谁都急,谁都卷,卷到最后还不是个“一地鸡毛”,要么谁便宜谁赢,要么谁宣传凶谁火。那长城汽车这次跑去敦煌,喊出“万里精神”,还拉着央视直播,到底是要干嘛,这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另有深意?
先琢磨一个事,为什么中国造的汽车到国外总是“只卖技术”,很少带着故事和底蕴走出去?有点像以前我们出口家电,大家认得中国制造,但是从来不会觉得中国品牌有自己的范儿,消费者买个汽车,开着爽但一说起背后的意义,很难像人家欧美日车企那样,谈起什么德国工业基因、意大利设计血统、日本工匠精神,咱们这边,顶多说“发动机好”、“皮实耐用”。这其实就是差在“文化标签”和“精神共鸣”上。
你看长城汽车的这个活动,甭管外面说它花哨炒作还是“意有所指”,确实干了几件扎扎实实的事。从玉门关汉长城走到莫高窟壁画,从敦煌治沙人到沙漠越野赛,明着是在造声势,其实是在给自己造身份、造灵魂。你说光靠技术就能长久吗?那国外的技术壁垒越来越紧,欧洲新规一出台,咱们原本引以为傲的混动、智能驾驶也得跟着别人后面跑,要突围还真得靠点别的。
想想看,长城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历史分量。当年商队驼着丝绸瓷器,跋山涉水一路闯荡丝绸之路,说到底,是一种“探索与交流”。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其实也是“新丝路”——只不过这回不是驼峰、驮包,而是四驱、技术、智能化,跑的也不再是沙漠,是全世界的大市场。长城汽车说自己是现代商队,大白话就是“我们不是光卖车,是在传承和创新一种中国精神。”
这个精神,长城定义为“万里精神”,八个字——探索、坚守、自信、传承。乍一听跟别的企业喊口号差不多,什么“工匠精神”、“创新驱动”、“长期主义”,都听过。但真要落到实地,能不能让外企和消费者一眼看出“中国车企有自己的主见,不是靠着市场份额野蛮生长”,这就不一样了。
探索是什么?不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只会模仿。国内汽车行业,有多少是自己钻技术、开实验室的?长城这几年花钱在研发上,一年砸上百亿,搞自己的发动机、混动、智能驾驶,敢和国外老牌硬碰硬,背后靠的是什么?就是不怕吃苦啃技术骨头,有点像当年丝路商队,不怕路远,不怕未知,把探索当成日常。
坚守又是啥?大家都说“活下去”,但哪个企业不是上了规模开始跑马拉松。长城造车35年,从小厂窝到大企,不是靠短期爆发,也不是靠大水漫灌烧钱做市场,而是一个劲憋气,坚持自己的节奏。这几年车市卷价格,很多品牌都血拼到亏本,结果一波价格战后,死了一堆,活下来的反倒是那些坚持不放血、保证产品质量的公司。坚守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遇到风险的时候,“长期主义”就是对企业最大的保护伞。
至于自信和传承,这就更不是空话。大家都知道中国车最近几年卖得不错,不管是出海还是国内,一批车越做越有特色。可是,海外消费者凭什么觉得你值得信赖,除了发动机牛、技术硬,还要有文化底蕴。长城这次把莫高窟的壁画“敦煌绿”,真金白银做试验,把传统矿石颜料做成车漆,敢多年磨一剑,这才叫自信。如果不是觉得自己的东西美、有价值,谁愿意十万次试色?
传承则要看怎么落地,不是嘴皮子上的事。长城不仅在治沙方面做公益,捐车捐钱,实实在在参与到莫高窟的生态保护。有人说这就是公关,但你亲自去沙漠看看,能不能开出去一趟不是吹牛,有辆结实耐用的越野车,治沙人下力守绿洲,你车企也能贡献自己的一份,“硬核守护”不只是个口号。这才是中国企业能给世界展示的一种责任感——不是光追着利润跑,也在帮文化和生态守住底线。
这个活动里我还看出另外一层意思,中国企业现在真正想赢世界,不能光靠拼便宜、更不能一直走别人铺好的路。有技术,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最后才有真正的生存空间。长城汽车从产品到公益,从技术到美学,都是把中国千年的丝路故事和现代工业串起来,不让老祖宗的智慧断了,也让“中国制造”多一份人性和个性。
回头看国外那些车企,都是靠工业和文化一块儿做起来的。德国车讲究精准,日本车讲匠心,美国车讲自由和动力,谁不是一边造产品一边造故事?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造自己的“长城”?其实名字就已经说了答案,长城不是隔离的墙,而是连接的桥,把中国精神和世界市场搭起来。
不是说每家中国车企都能做成长城那样,但要是真想成大气候,每家企业都得琢磨自己的独门绝技和文化身份,“做大、做强”还得“做美、做实、做深”。你只会山寨、只会砸钱抢市场,最后还是被技术、品牌、文化四面夹击,下场基本都看得到。可只要你敢于探索、坚守、自信、传承,就能把企业变成“文化长城”,一边修产品力,一边修精神底色,两条腿走路。
所以说,别觉得这活动浮夸。你真去敦煌走一走,看看汉长城遗迹,想想多少代人守住这道防线,多少工匠画一笔壁画就耗费心血,企业如果能把这些精神变成自己的生产线标准、人生态度、创新灵感,这不就是最顶级的品牌力吗?以前我们都羡慕人家什么“造车世家”,现在中国自己也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中国造车精神”。
最后总结一句话: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中国车企有能力搭起自己的万里长城。长城汽车这次敦煌活动,就是用坚守、探索和深厚文化,把一个车企做成了精神和责任的象征。这条路没那么好走,治沙人种树要几十年种下希望,企业探索技术要无数次失败才能摸到门路。但只要方向对了,精神就不会断,品牌就不会塌,文化就不会无人问津。
未来,中国汽车如果要被世界记住,不光得开得快,更要开得远、开得漂亮。只有这样,自己的“长城”才能一眼让人看出是中国的,是有灵魂、有底蕴、有担当的。从敦煌出发,不只是路线选择,更是文化自信的宣言。路漫漫,长城在前,走着就有答案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