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中汽协号召,多家车企表态

最近车圈可真是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价格战打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本来以为“降价”已经成了2024年的主旋律,结果中汽协一纸倡议书又把大家整不会了——呼吁车企理性竞争,别再打“价格战”了。可你猜怎么着?倡议是倡议,现实是现实。多家车企立马跳出来表态,话里话外透着一股“你喊你的,我卖我的”的劲儿。这不,消费者乐了,厂商们却有点“打脸”的尴尬。作为天天跟车打交道的“老司机”,我忍不住想聊聊:这波操作到底是为哪般?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到底该不该“上头”?

先说说这中汽协的初衷吧,说白了就是怕价格战打得太狠,把整个行业搞“崩”了。车企亏本卖车,经销商贴钱走量,最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全受影响,消费者短期捡了便宜,长期可能得“买单”。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问题是——市场说了算,消费者用脚投票。你说别降价,可隔壁老王家的车便宜三万,谁不心动?这不,像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卷王”代表,嘴上说着“支持行业健康发展”,转头就把“限时优惠”、“国补叠加”、“金融贴息”玩得明明白白。这不是降价,这是“换了个马甲”的降价,你说气不气人?

积极响应中汽协号召,多家车企表态-有驾

再看一些新势力品牌,那更是“支棱起来”了。比如某新势力品牌刚宣布全系车型享受国家补贴,还送免费充电额度,另一家立马跟进,说“我们不仅补,还送终身免费车联网”。这哪是响应倡议,这分明是“卷”出了新高度!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品牌嘴上说着“不参与恶性竞争”,可推出的“限时权益”比谁都狠。这操作,简直是把“真香定律”演绎得淋漓尽致。你说消费者能不“上头”吗?本来还在犹豫买不买,一看这优惠力度,直接“走路摇头晃脑”地去4S店签合同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车企都“跟风”。像一些主打高端市场的品牌,反而借机强调“价值回归”,说我们不靠降价,靠产品力说话。这话听着挺硬气,但销量数据一出来,多少有点“气得蹦起来”的味道。消费者不傻,谁不想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配置? 尤其是现在经济环境下,大家捂紧钱包过日子,“燃油经济性”、“用车成本”这些词儿天天挂在嘴边。你让我为“品牌溢价”多掏几万块,对不起,我可能更愿意选择那个“跌冒烟了”但配置顶呱呱的车型。

积极响应中汽协号召,多家车企表态-有驾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拿几款热门车对比看看。比如A品牌一直标榜“豪华驾控”,结果最近终端优惠直接“天塌了”,20万的车卖16万,老车主直呼“劝退”。而B品牌呢,从没玩过价格战,主打“三电技术”和智能化,结果销量稳中有升。这说明啥?消费者现在要的不是单纯的低价,而是“真香”的综合体验。你价格低,但车机卡成PPT,辅助驾驶形同虚设,那也不行。反过来,你价格高,但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百公里加速快得飞起,空间还大得能当“床车”,那也有人愿意买单。

再看C品牌,典型的“车界网红”,靠颜值和营销出圈,一度“上桌第一个动筷”,风光无限。结果呢?小毛病不断,售后服务跟不上,热度一过,销量“跌冒烟了”。这说明光有噱头不行,产品力才是硬道理。而像D品牌,常年被称为“国民神车”,不声不响地把油耗干到同级最低,空间利用率顶呱呱,虽然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配置,但胜在皮实耐造,用车成本低。你说它多厉害吧,好像也没有,但就是让人觉得“真香”,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所以说,中汽协的倡议是好的,但市场规律更现实。车企们嘴上说着“理性”,身体却很诚实。消费者呢?也不傻,不会因为一句“别降价”就乖乖多掏钱。大家更关心的是:这车开起来顺不顺?坐进去舒不舒服?智能化是不是真好用?安全性靠不靠谱?说白了,只要产品力够硬,哪怕你不降价,消费者也愿意买单;反之,哪怕你降价到“天塌了”,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积极响应中汽协号召,多家车企表态-有驾

你看现在,很多车型的“风阻系数”做得越来越低,不是为了吹牛,是为了省电省油;“车辆底盘设计”越来越扎实,不是为了炫技,是为了过弯更稳、乘坐更舒适;就连“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这种看不见的东西,也越来越智能,关键时刻能救命。这些,才是车企真正该“支棱起来”的地方,而不是整天琢磨着怎么打价格战。

积极响应中汽协号召,多家车企表态-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面对这波“嘴上反降价,实际拼优惠”的乱象,咱们消费者到底该怎么选?是追着“限时优惠”跑,还是坚守“产品价值”?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