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去年秋天,快到年底了,售楼处的姐还在说:今年买车的年轻人变多了啊,大家都喜欢开点有范的,智能的。那时我心里就在想——这是市场变了,还是人的审美变了?开门那天,车库门仿佛被现代车的呼啸声冲得晃晃悠悠,我就低头听着那辆试驾车的引擎声。
最近,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系车在华份额只剩1%。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个比例也太小了点吧。估算一下,以去年整体汽车市场1500万的年销为基准,韩系车的年销量恐怕在150万左右。这个也许只是个粗略的估算,毕竟样本不多,但能反应点趋势吧?不像当年,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的辉煌,那会儿销量一个季度能上百万。
我还记得朋友吐槽:伊兰特还是伊兰特,但感觉不一样了,开着没那么顺滑,配置也没以前丰富了。他的话让我感受到,这不只是颜值俄颜值,更关乎用着顺不顺的体验。一车的品质感,直接影响到日常的心情。可比起几年前,一线城市豪华的小区门口停车的伊兰特,现在想想,那味道被新一代的自主车型抢光了。
说句实话,我对比了一下雅阁、凯美瑞的实操差别。它们的底盘调教、车身静谧性,绝对是真心能感受到的不同。韩系车相较于这两个在细节处理上差点意思。中控屏幕卡顿、车机系统不够流畅,像极了用软件没更新的老手机。你可以说这是估算的体验差距,但我相信,只要用过几个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人,都能直接感受到这些软硬件的差别。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夹杂着一张现代Elantra的照片,微微泛黄的车身、微微夸张的光影照在车门上。有意思,甚至在我不经意间,心里对外观是否仍有吸引力这件事产生了质疑。你会觉得?颜值还能撑多久?在这个审美快速轮换的年代,韩系设计似乎走得比较慢。吉利、比亚迪都用有国际范的设计语言,把车都变得像电影里的直升机,而韩系车似乎还在用经典调调——不够新颖。
我心里明知道,韩系的品牌定位曾经挺模糊。做合资的,打价格战,拼配置。可现在——你不能只拼底价了吧?那些自主品牌的车,价格一拉,配置、智能、设计都在跑步。比亚迪秦PLUS插混才7.98万,那个配置拉满,空间舒适,又有点科技感,你还能显得不屑一顾?我常想,韩系车的优势在哪?又在啥时把这部分丢掉了?是不是有点原地踏步的感觉了。
我试想:韩系品牌要如何扭转这个局面?是不是得像国外那些大厂那样,搞个小众狂热粉战略?或者,真得像自主品牌那样,把智能体验搞到极致?不过我得说,这也不一定是他们所有的问题。有个疑问,为什么起亚的Ioniq在全球那么火,但在中国就像流产了一样?估计国内市场太过挑刺,或者是调研、投放节奏太慢。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种奇怪现象?我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跟自己对话。很多时候,进口车型不用严苛的本土化,就在高价格区稳定卖。国产的就得拼本土情感,才能破局。而韩系车似乎在这点上,有点犹豫不决。他们投产的新能源车,晚了半拍——等到引入,市场早已经形成生态圈。
这让我想到,销售那边有句话:你要顾虑多了,会被别人赶超。我语气轻快,但心里暗暗想:是不是就像那天在4S店,销售姐姐一边喝水一边说:别看这个市场竞争激烈,咱们还挺稳的。我心想,要是不刹车够快,稳得住变成火车也没用。实际上,供应链的變動、芯片短缺什么的,怎么都像老掉牙的借口,你得快点变。
我还在思索:你们觉得,一个车企的全线溃败,除了技术和产品外,是不是还跟战略有关?我估计,韩国品牌太过依赖出口,在中国的市场敬畏心慢慢消失。依赖欧美投诉少、在华位置稳定,就觉得中国市场撑得住。这是我慣了,没有危机感吧?结果,迎面被市场狠狠一击。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突然想到,去年我跟一位修理工闲聊,他说:韩系车,挺会堆配置,但有些地方就是不够结实。你试试,开个几万公里,什么小毛病就出来了。这种口碑式的细腻感受,其实挺一个车的韧性——我觉得这和设计、用料有关。估算一下,韩系车的百公里成本,可能在0.3元左右,不能说太高,但在竞争中如果零零散散出现质量问题,用户就心里不平衡。
我对过去的宣传也有点嫌弃:就是说韩国制造,物美价廉,但现实呢?我们用悬念是不是太少。问题在于:你也许觉得价格低就是优势,但品质稳定才是根本。这点,真得像车子发动机在转的时候,油门踩一踩比拼的,不是外观好看,而是真心能跑多久,跑多长。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国产品牌快速崛起,有点惊喜也有点压力。我朋友的小孩说:我喜欢上汽奥斯汀,外观潮,智能牛。我心想,这样的潮流还能不能继续?为什么韩系车反而变得不够潮?是不是质量、设计各方面都走偏了路?还是觉得,市场还会惯着他们?
不可否认,一些细节让我觉得,韩系车试图留住消费者的心。但你们见过,开着车在路边遇到一辆新款小车,车身线条比你还流畅、配置也比你高端些么?我觉得,也许只是神话被拆穿了。
最后的问题,是真心期待:在这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每一个品牌能不能把真实的用心放在第一位?或者,韩系车还能不能在下一个十年里,重新证明自己?而我们消费者,又该看重些什么——颜值,还是体验?那只巴掌大的刹车片,究竟能带给我多大的安全感?
真希望能多点真材实料的细节,像那天我摸到一辆焕新伊兰特的门把手,没想到那么实在。这,也许就是手感的秘密——你用心了,车子就会告诉你:我在乎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