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资品牌汽车制造领域,尽管中方与外方的股权比例通常为51:49,看似势均力敌,然而这一比例却未能真实映射出收益分配的全貌。除了基本的股权分红,外方还常常通过技术专利的授权,额外获取约占10%的费用,这部分收入往往远远超过了直接的利润分割。同时,考虑到众多合资车型核心部件的进口依赖,以及不容忽视的研发和品牌建设投入,中方实际获得的利润往往远低于表面数字,仅仅是整体收益中的一小部分。
以汉兰达这款车为例,虽然市场售价为30万,但其生产成本可能仅为20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其中,每售出一辆车,利润在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分配并不均等。假设厂家给予总代理的利润为5万元,那么日本丰田公司将会取走其中的大头,约为2.5万元,而中方则只能获得剩余的2.5万元。这2.5万元还需要进一步扣除技术专利费、进口配件的差价等费用。
综合以上因素,中日车企在实际利润分配中的比例大约为45%,且这一数字还未将品牌使用费和研发成本的分摊计算在内。这种明显不均衡的利润划分,无疑让国内车企感到心痛。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我们迫切期待着国内自主品牌能够崛起,从而真正实现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汽车行业的未来竞争,无疑将聚焦于技术与创新。面对这一现状,你又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与我们一起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