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零跑 B10 把带激光雷达的智驾车干到 9.98 万起,我身边不少车友都炸了:“10 万级车敢上激光雷达?这价格连同级竞品的芯片钱都不够吧!” 作为盯着新势力好几年的汽车博主,今天就扒透零跑 “便宜” 的底层逻辑 —— 它不是靠减配凑数,而是把成本控制玩成了技术活。
零跑最狠的杀招,是把别人给供应商的钱,变成了自己的研发投入。现在它 65% 的核心零部件都实现了自研自造,从三电系统到智能芯片全不手软,这可不是简单的 “自己造零件” 那么简单。
就说它家的八合一集成电驱,把电机、减速器这些 8 个独立部件拧成一个整体,零部件数量直接少了 40%,生产效率提了 35%,光这一项成本就比外购方案低 22%。更关键的是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直接把电池包和底盘融在一起,不仅省了 30% 的制造成本,还顺带提升了续航效率。
智能化这块更能体现 “自研降本” 的精髓。零跑 C11 标配的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比同级比亚迪宋 PLUS DM-i 的 8155 芯片算力高一大截,却没因此涨价。懂车帝拆解数据显示,零跑通过和高通联合优化底层算法,不仅让芯片算力利用率提了 20%,采购价还比中小车企低 12%-15%。朱江明在访谈里说得实在:“全栈自研不是为了炫技,是能把 BOM 成本压到行业低位,就算只赚 10% 毛利,价格照样有穿透力。”
如果你以为自研就是埋头造零件,那还是小看零跑了。它真正的杀手锏是 LEAP 3.0 技术平台的 “通用化魔法”—— 不管是 A0 级的 T03 还是 C 级的 C01,88% 的核心零部件都能通用。
就拿卖爆的 C10 和刚上市的 B10 来说,前悬架、转向系统完全一模一样,通过规模化采购,单零件成本直接降了 18%。更绝的是研发阶段的 “数字孪生术”,以前造新车要砸 20 台物理样机做碰撞测试,现在用仿真技术搞定 90% 的验证,光这一项研发成本就省了 30%。
供应链管理更是精打细算到骨子里。电池这种大头,零跑直接和宁德时代签 3 年长约锁死原材料价格,还联合开发定制电芯,能量密度提 15% 的同时成本降了 8%。关键零件都搞 “双供应商备份”,毫米波雷达同时用德赛西威和大陆集团的货,既不怕断供还能压价。物流端更狠,全国 30 个配送中心实现 300 公里次日达,库存周转天数只有 18 天,比行业平均少一半还多,资金占用成本直接省出一大块。
去年零跑卖了 29.3 万台,同比暴涨 100%,今年更夸张,343 天就造了 50 万台,单日下线近 1500 台车。别小看这组数据,汽车行业有个潜规则:每多卖 1 万台,单位成本就能降 5%,零跑现在的体量早把边际成本摊薄到盈利线以上了。
2024 年三季度财报更能说明问题:营收同比涨 74.3%,毛利率冲到 8.1%,自由现金流 13.2 亿,手里攥着 187 亿现金。这意味着零跑根本不用靠涨价赚钱,反而能靠规模优势反哺降价。就像 C11 增程版,15.88 万起售能给到 1200 公里综合续航,而同级深蓝 S7 增程版不仅贵 1 万多,纯电续航还少 85 公里。
更颠覆的是它的定价逻辑。传统车企是 “品牌溢价 + 成本 + 利润” 定售价,零跑反过来玩 “成本定售价”,哪怕高端车型也保持和基础款相近的毛利率,拒绝用减配制造价格梯度。就像 14.28 万的零跑 C10 激光雷达版,比哪吒 L 同配置车型便宜 1 万,还多了高速爆胎稳定控制系统,这不是赔本赚吆喝,是规模和技术堆出来的底气。
肯定有人问:“这么便宜,是不是在安全上缩水了?” 还真不是。零跑 C10 按中国、欧洲、澳洲三大五星安全标准造,车身用了 2000MPa 核潜艇级热成型钢,铝合金占比 73.6%,扭转刚度比不少豪华品牌还高。电池更狠,AI BMS 系统能保证热失控 48 小时不扩散,还首批过了动力电池新国标。
售后也没含糊,现在买 2026 款 C10 直接给四项终身免费质保,电池、电驱、电控全包含,还有超出交付周期每天 50 元的补偿。这配置要是放在三年前,想都不敢想会出现在 15 万级车型上。
说到底,零跑的 “便宜” 是场系统性工程:用自研啃下核心成本,用平台化摊薄研发投入,用规模效应拉低边际成本,最后用反向定价把利润让给消费者。这种 “优衣库式造车”,或许正是新能源汽车从 “高端玩具” 走向 “家庭刚需” 的关键一步。你觉得零跑这种模式能逼得行业集体降价吗?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