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业的事儿,说真的,每年都像翻杂志一样新鲜。去年我还记得挺火的奔驰EQE,价格简直让人掉了下巴——官方报价高达47万左右,原以为豪华品牌就算折扣也得稳住,但市场反应告诉我:基本凉凉。这个车的销量,我估算,2025年前七个月才售出不到900辆,月均也就百来辆,地摊都能卖得比它多。你说,这还是豪华品牌吗?
我曾经跟修理工敲过一句:这车开几年,要换个电池得多少钱?他似乎心里清楚,回复我:不好说,起码得个四五万吧。我心想,这么贵的成本,卖个车还能赚点啥?其实我觉得,豪华品牌的电动化,搞得挺复杂。研发投入得大,供应链调整得快,感受就像搭积木,一块块拼起来,却总怕缺一块掉坑里。
我去门店跟销售聊了几句,他说:你看这个价,没人接盘啊。对比一下,比如国内的蔚来ET7,530公里续航,换电还快。EQE呢,EPA续航220英里(约354公里),我试着用心算一下,每公里的能源成本大概0.3元左右,百公里也是个30元的水平,但问题是,消费者对续航的期待,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当马路边的充电桩还不是太普及时。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EQE的智能系统响应明显比起一些国产新势力较慢。那这个差距在哪里?或许是因为硬件其实干得还不错,但软件界面还没跟得上。像华为的ADAS三阶(感觉就像手机里的APP升级),国产车都在搞支持无图城市领航,反应速度快,体验流畅。而EQE的车机,偶尔会出现迟钝状态,不像人家那样秒响应。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会不会赘述太多?真实感都在这些细节里。有辆奔驰在我面前静静停着,门把手半开着,灯光投射出点点光晕。忽然想:这车,这品牌,要是放在十年前,根本不会有人质疑它的品质,现在别说性能,光被接受的门槛就变高了。
你想过没有?奔驰把EQE定成旗舰的电动轿车,居然只售出那么点销量,折扣还逼近五折,真的是市场不给面子吗?还是消费者的需求早就变了?我猜,可能两边都在角力——一方面是用户想要长续航、智能体验,一方面是豪华品牌的价格和设计节奏不同。其实我觉得,豪华感也许得跟年轻化和个性挂钩。国内的年轻用户,追求更酷的外观,比如极氪001,大家都喜欢猎装风格和大空间。
而奔驰的设计,是不是有点传统太过优雅?那流线就像一块抛光的石头,但我身边有人说:感觉不够‘豪华’,缺点个性。这个情绪我听得挺多。设计上的差异,也反映了定位的不同。国产的车,比如小鹏P7i,溜背造型,还是更能抓住年轻人的心。
我记得我曾有个疑问——奔驰EVA平台为何转变路线?后来想通了,可能是不想死在旧路上。未来用800V MB.EA平台,意味着更快的充电、更高的效率,但短期内,市场会担心:维修、未来升级是不是也会更复杂?反正我自己是觉得:即使是豪华车,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实际体验。
这个系列规划很巧妙,据说EQE未来由更年轻的C级、GLC电动车替代,或许它们能更亲民点,但调整的节奏,总让我觉得像在走钢丝——总担心新车能不能对得起价格?
说到价格,有个细节值得思索。比起国产车的价格门槛,奔驰还是高了点。我问过几个朋友,你会为了品牌,再多买点?他们大都摇摇头。品牌的光环,随着技术的更新,开始变得吃力不讨好。
这段时间我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想这些,倒是看了一眼一些老照片,记得年轻时开过的那辆车,那个味道、窗外的风……
(这段先按下不表)
车这东西,因人而异。有的人,能接受豪华+慢节奏;有人,觉得新鲜感和科技感才是真正的符号。
我还在琢磨,豪华品牌如果走得太慢,真的会被年轻人弃掉吗?还是说,未来会出现一种新豪华:不只是炫耀的链接,还有那份细节、那份真实的触感。
说完这些,有个问题一直绕我心头:你会为了品牌和品质的平衡,掏腰包多一倍吗?或者,真的是看到了那一抹你心里的豪华感或者,它真正的陪伴?
这小细节——那个车钥匙放在手里,光滑细腻,感觉像在握着一份承诺或许也不一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