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胎压直接打2.5?九成车主都错了!教你一招,安全又省油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天冷了,你的爱车胎压调对了吗? 九成车主都搞错了! 别再信“胎压一律打到2.5”的老套路了。 轮胎是车子唯一接触地面的部位,胎压不准,轻则磨损轮胎、增加油耗,重则引发爆胎事故。

每辆车都有自己最适合的胎压值,它藏在你的车门B柱、油箱盖内侧或用户手册里。 冬天来了,气温下降,胎压会自然降低,正确做法不是调低,而是要比标准值调高0.1~0.2bar。

天冷胎压直接打2.5?九成车主都错了!教你一招,安全又省油-有驾

天气一冷,很多车主发现轮胎好像有点瘪,下意识觉得是不是该补点气? 或者听人说胎压降低能增加抓地力更安全。 其实这存在误区。 降低胎压的做法通常只在雪地或沙漠越野时用于脱困。

对于日常行驶,冬季气温低,空气热胀冷缩,胎压本来就会自然降低,如果主动调低,轮胎会过瘪,导致油耗增加、胎壁老化加剧,反而提升爆胎风险。

你的爱车到底该打多少气,不是靠感觉或听别人说,车辆制造商早已给出了明确答案。 拉开驾驶座车门,查看B柱或者门槛上的标签,上面通常会清晰标注空载和满载时前后轮的推荐胎压值。 部分车型的胎压标签贴在油箱盖的内侧。

如果标签模糊或找不到,翻阅你的车辆用户手册,在“轮胎”章节会有详细说明。 轮胎侧壁上标注的“MAX PRESS”数值是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安全压力极限,绝非日常使用的推荐值,照着它打气会非常颠簸且危险。

天冷胎压直接打2.5?九成车主都错了!教你一招,安全又省油-有驾

冬季胎压调整的核心原则是:在厂家推荐的标准冷胎压值基础上,适当调高0.1~0.2bar。 这是因为温度每下降10℃,胎压大约会自然降低0.07~0.1bar。 例如,如果你的车辆标准胎压是2.3bar,冬季可以充到2.4~2.5bar。

对于SUV等自重较大的车型,标准胎压通常比轿车高,冬季调整后可能在2.5~2.7bar的范围内。 部分电动车因电池组较重,胎压要求也可能更高。

胎压过高和过低都会带来问题。 胎压过低时,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过大,会导致油耗上升(约增加5%),胎肩磨损加速,转向变得迟钝,刹车距离变长。 胎压低于1.8bar时,爆胎风险会显著增加。

胎压过高时,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小,抓地力下降,过坎时颠簸感强烈,胎面中央部分会加速磨损。 如果胎压超过3.0bar,在冰雪路面上的刹车性能可能骤降30%,非常危险。

天冷胎压直接打2.5?九成车主都错了!教你一招,安全又省油-有驾

测量胎压必须在冷胎状态下进行。 冷胎是指车辆停放至少3小时,或者行驶距离未超过3公里时的状态。 这是因为行驶后轮胎会发热,导致胎压上升,此时测量读数不准,若因读数高而放气,冷却后胎压就会不足。

建议每月检查一次胎压,跑长途前务必检查。 冬季寒潮过后或每2周/1000公里左右检查一次也是个好习惯。 使用精度更高的电子胎压计,而不是加油站老旧的机械表,能获得更准确的读数。

除了季节,胎压调整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如果经常满载乘客和行李,尤其是SUV,后轮胎压需要按照车辆标注的“满载”值进行充气,通常比空载状态高0.2~0.3bar。 经常跑高速无需额外调高胎压,按原厂冷胎标准充气即可,行驶中轮胎发热自然会升压。

若行驶环境多为冰雪路面,适当降低胎压至2.0~2.2bar可以增强抓地力,最好配合使用冬季胎。 使用超过5年的老旧轮胎,其强度可能下降,胎压上限建议比标准降低0.2bar以规避鼓包风险。

天冷胎压直接打2.5?九成车主都错了!教你一招,安全又省油-有驾

关于胎压,有几个常见的谣言需要澄清。 “胎压越高越省油”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虽然能轻微省油,以牺牲抓地力、舒适性和轮胎寿命为代价的,得不偿失。 “胎压低一点更舒服”也是错误的,胎压过低会导致胎侧过度变形,升温快,爆胎风险大幅增加。

“前后轮胎压必须一样”也不对,大多数家用车发动机在前部,车头较重,因此前轮胎压通常略高于后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