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增程式电动车(EREV)还被不少业内人士调侃为“背着油箱的电动车”,甚至被贴上“落后技术”的标签。但就在这几年间,增程技术却实现了从“技术鄙视链末端”到市场新宠的华丽转身。其市占率从2023年的3%攀升至2024年的4%,并预计在2025年达到6% 。更有多家车企大佬为其站台,理想汽车凭借增程技术实现月销破5万辆,问界M7也凭借增程式在2023年实现单月交付破万 。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逻辑在推动?
早期的增程式车型虽然提供了“可油可电”的解决方案,但普遍采用“小电池配大油箱”的设计思路。电池包能量较小,一般在20-30kWh,这导致发动机频繁介入,亏电油耗居高不下,并且存在低温性能差、静谧性不足等问题 。这些缺点使得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一度从“可油可电”的主流选择走向边缘化。
转折点来自于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进入2025年,以智己LS6增程版为代表的新一代车型掀起了技术革命,其核心秘诀就是四个字:大电池、小油箱。这彻底颠覆了之前的设计思路 。
动力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已大幅下降,使得增程车能够搭载40-52kWh甚至更大的电池组,对整车价格的影响却变得可控 。新一代车型搭载如宁德时代骁遥电池等,支持突破400km纯电续航门槛,并配合4C超充实现10分钟补能280km 。
用户的实际使用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增程车主日常以纯电行驶,仅在长途时用油,形成了“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典型场景 。赛力斯用户数据显示,其增程车型日均纯电驾驶时长占比高达90% 。
在重点城市,增程车纯电行驶里程占比突破60%,成都、杭州等城市更是高达68%;零跑增程车型车主84%的里程完全依赖电力驱动 。这表明增程车正从“燃油备用方案”蜕变为“主力纯电座驾”,仅保留燃油系统作为长途出行的安全边际 。
面对传统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普遍存在的“油耗飙升、动力衰减、NVH性能下降”三大痛点,车企们也拿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广汽集团在2025年8月正式发布了“星源增程”技术 。该技术搭载广汽自研高效增程器,优化燃烧效率与能量管理,实现行业领先的油电转化率,亏电油耗可降至5L/100km以下(传统增程车亏电油耗常超8L/100km) 。
其通过采用全球首创的“曲轴直连油冷发电机”,取消传统皮带传动,应用定转子双向油冷技术,提升发电机持续功率,确保亏电时加速性能与满电一致 。并通过降低发动机转速波动、优化电机电磁力和系统匹配,实现增程静音性突破,大功率发电时噪音降至最低 。
广汽自研的AI能量大脑通过全域能量管理、智能补电调节、智能能量回收和瞬时最优分配四大策略进一步消除“亏电感” 。昊铂HL增程版成为首款搭载星源增程技术的量产车,于2025年8月19日同步上市,售价26.98-29.98万元 。
该车采用1.5T四缸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后置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50千瓦,峰值扭矩430牛·米,电池为60.33千瓦时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C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350km,综合续航里程达1200+km,并支持5C超快充 。
赛力斯也在增程技术上持续投入,其早在2016年便开始了增程技术的研发布局 。2024年广州车展上,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打造,实现了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三大行业领先优势,综合油耗降低15%,实际效率超过3.6kWh/L,达到了行业量产增程器的最高水平 。赛力斯还将“NVH性能”纳入增程技术衡量标准,利用噪音源头控制+传递路径抑制等技术手段,使得其超级增程系统NVH表现优于行业其他增程产品2-4dB(A),噪音感知降低了90% 。
增程式车型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这使得车企能够更快地推出新车并降低成本 。正如清华大学的帅石金教授所言,增程式车型在当前的价格战中,凭借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配置,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可以说,增程式技术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消费者对续航与充电便利性的双重需求 。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增程式车型的销量正在迅速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内,增程式车型的销量分别实现了206%、116%和181%的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众多车企的目光,也促使它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路线。
在这一波热潮中,理想、问界、零跑等品牌已成为增程式车型的领军者,销量不断攀升 。理想汽车在10月份交付量达到5.14万辆,成为中国首个达成百万辆的新势力车企 。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增程赛道迎来了一批新玩家。曾对增程技术持质疑态度的合资品牌,如今纷纷拥抱这一技术 。上汽大众、东风日产、江铃福特等品牌均计划推出增程车型,而上汽通用别克更是推出了搭载1.5T发动机增程系统的新车至境L7 。
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等品牌也公布了增程产品的时间表,宝马也被曝出重启增程计划的消息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5款合资品牌增程车型正式发布或正在储备中 。
通用汽车对于增程技术路线的探索,实际上要早于自主品牌很多年。通用曾在2007年就推出过全球首款增程式电动车雪佛兰Volt,并于2011年引入中国 。紧接着在2017年,搭载EREV增程技术的别克VELITE5上市,但由于当时技术还未普及,别克并未以此打出名堂 。历经18年三代技术迭代,通用别克选择重新“杀回”增程式电动车市场 。这一次,别克带着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旗下的首款智能豪华轿车,至境L7,强势闯入增程战场 。
别克至境L7的增程系统由全栈自研技术打造,配备了全新研发的40.2度奥特能电池,拥有同级最长的302km纯电续航,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400公里,以及同级最快的5.9s零百加速 。智能化同样是其核心竞争优势,至境L7在智舱上首发了高通SA8775P芯片,以及智驾上首搭了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可实现L2++全场景辅助驾驶 。
面对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合资品牌不再犹豫。既然中国消费者偏好“长续航、低能耗、智能化”的增程式动力体验,那就不再执拗于所谓的“纯电路线正确性”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布局结构更简单的增程混动车型,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内燃机领域的优势,同时省下高昂的试错成本 。
随着更多玩家的进场,增程赛道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当前国内增程市场格局逐渐清晰,不同价格区间内品牌竞争激烈 。零跑、长安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吸引消费者,而理想、问界等品牌则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与丰富配置争夺市场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小玩家需要找到更细分的使用场景,如针对越野、商用等特殊场景布局增程车型,推动增程车从“单一品类”向“全场景覆盖”进化 。这场由市场需求倒逼的技术革命,正深刻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