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2025半年报透视:传祺凭价值与保值率“双保险”领航

广汽传祺2025年上半年卖了14.6万辆,不算爆炸,但保值率连续30个月拿冠军,三年保值率高达57.29%,自主品牌第一——这数据一甩出来,我第一反应是:等等,现在还有车能这么“抗跌”?在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新车落地就掉价两成的当下,传祺这波操作,不像是在拼销量,倒像是在下一盘“长期主义”的棋。

我开着刚OTA升级完2.0的向往S7跑了一圈城郊高速,哨兵模式自动激活,语音助手用生成式AI接了三个电话,底盘在过坑时干脆利落,没一丝拖泥带水。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传祺这半年的“刮骨疗伤”,不是喊口号,是真把刀子扎进了自己最疼的地方——从造车逻辑到用户关系,全在重构。

保值率不是玄学,是“耐用消费品”思维的胜利

各位车友,咱们买车最怕啥?不是贵,是买完就亏。可你发现没,传祺M8、GS8、M6、E8这些车,在二手车市场居然比很多新势力还吃香。这不是运气,是体系力在起作用。

我在广汽的智慧工厂看过他们的产线——每台车要经历上千项耐久测试,电池包要泡水、挤压、火烧三重“酷刑”,整车要模拟十年使用环境跑够百万公里。这种“按十年用,不是按三年卖”的思路,直接决定了车的“体质”。保值率背后,其实是品质的复利。

我认识一位开M8跑了8万公里的MPV车主,去年想换车,二手车贩子给的报价让他愣住:“你这车,比隔壁新势力那辆只跑3万的还值钱?”他说:“我就是图个省心,结果省心还赚钱了。”

这年头,新势力讲“软件定义汽车”,传祺却在死磕“硬件决定下限”。宁德时代电池+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顶流技术堆上去,但核心逻辑没变:车首先是交通工具,其次才是智能终端。这种“保守”,反而成了最稀缺的“理性”。

智能不是炫技,是让驾驶更“无感”

说到智能,我试过不少车,有的语音助手反应比我还慢,有的辅助驾驶一上高架就“抽风”。但向往S7的城区NDA,真让我有点意外。

那天晚高峰,我从广州天河开往番禺,全程没碰方向盘。它自己变道、避让加塞、识别红绿灯,甚至在施工路段提前绕行。最绝的是,系统用的是端云一体大模型,不是固定规则,而是像人一样“学习”路况。我问“附近有没有充电桩”,它不光定位,还说:“您常去的那家桩位现在空着两个。”

广汽集团2025半年报透视:传祺凭价值与保值率“双保险”领航-有驾

这背后是传祺和华为的深度绑定。华为乾崑智驾提供感知和决策,鸿蒙生态打通应用层,而传祺负责把这套系统“驯服”得适合中国路况。不像某些车,智驾一开就变“祖宗”,传祺的系统更像“老司机”——稳,懂你,还不抢话。

我特意问了工程师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不搞L3?”他笑了:“L2+够用,且责任清晰。用户要的是安心,不是法律风险。”这话听着朴素,但戳中了要害:智能的终点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更轻松地掌控全局。

产品开发从“碰运气”到“必然成功”:用户说了算

以前车企怎么开发新车?领导拍脑袋,设计师画图,市场部包装。传祺现在反过来了——先问用户要什么,再决定造什么。

我参加过一次传祺的用户共创会,一群车主围坐一圈,吐槽M8第三排坐久了腰疼,S7后备箱放不下露营装备。结果呢?新款M8加了电动腰托,S7直接把后备箱地板降了5厘米,还预留了电源接口。

这种“问题导向”的研发,听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它要求研发、生产、销售全线打通。传祺现在搞的“OTA升级体系”,就是让用户持续反馈,软件越用越聪明。向往S7这次OTA 2.0,新增16项功能,全是用户提的需求,比如哨兵模式、远程空调预约。

反观某些品牌,一年OTA十几次,功能花里胡哨,但用户真正需要的——比如座椅加热分档调节——拖了两年都没上。技术不缺,缺的是把用户当“主人”而不是“韭菜”的心态。

竞品对比:谁在烧钱冲量,谁在夯实根基?

咱们拿几款热门车比比看:

车型 三年保值率 智能驾驶方案 三电质保 用户口碑痛点

广汽集团2025半年报透视:传祺凭价值与保值率“双保险”领航-有驾

传祺向往S7 57.29%(行业第一) 华为乾崑城区NDA 8年/16万公里 初期渠道少

某新势力SUV 约45% 自研视觉方案 8年/不限里程 续航虚标、售后慢

某合资新能源 约50% L2基础辅助 8年/16万公里 智能化落后

数据来源: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半年报、第三方保值率报告

你看,传祺的保值率优势明显,智能化不输新势力,还多了合资车的稳定感。但它也有短板——渠道还在建设中,尤其三四线城市,想试驾得跑省会。

我问过一位从某新势力转投传祺的车主:“图啥?”他说:“以前觉得智能就是一切,现在发现,车机卡顿能忍,电池起火不能忍。传祺让我觉得,它是真怕车出事,而不是怕销量不好看。”

刀刃向内,是改革,更是重生

资本市场对传祺这半年的成绩单,反应平淡。有人说:“销量没爆,改革白搞。”但我觉得,这恰恰是清醒的选择。

别的车企在降价换销量时,传祺在砸钱搞研发;别人在裁员过冬时,它在扩招智能软件团队。这种“阵痛”,是主动选的,不是被逼的。

我采访的一位广汽内部人士说:“我们不怕短期掉血,怕的是为了不痛,一直待在舒适区。”这话听着像口号,但当你看到传祺把生成式AI架构、智能底盘控制、端云一体大模型全都量产落地时,你就知道,他们真在憋大招。

未来已来,但路要一步步走

广汽集团2025半年报透视:传祺凭价值与保值率“双保险”领航-有驾

传祺的路径很清晰:用可靠品质打底,用顶流技术赋能,用用户思维重构服务。它不追求“颠覆”,而是“进化”。这种模式,短期可能不性感,但长期看,最抗风险。

我常想:一辆好车,到底该是什么样?是发布会PPT上吊打特斯拉的参数?还是每天接送孩子、跑长途、爬坡过坎都不掉链子的“老伙计”?

传祺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想做“网红”,想做“家人”。不惊艳,但靠谱;不激进,但坚定。

老铁们,聊聊你们的看法:

你买车更看重保值率还是智能配置?为什么?

如果一辆车智能很强但小毛病多,你会买吗?

你觉得传统车企转型,最该守住的“初心”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会挑几个问题,下期专门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我试驾向往S9那天,工程师偷偷告诉我,他们连空调出风口的风噪都测了上百次,就为了让语音识别更准。这种“较真”,现在真的不多见了。

广汽集团2025半年报透视:传祺凭价值与保值率“双保险”领航-有驾

好车不是吹出来的,是一毫米一毫米抠出来的。传祺这盘棋,我继续看着,也建议各位车友,别光看销量数字,多看看三年后的二手车市场——那里,才是真实力的试金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