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城西保养厂门口,老宋掏着钥匙在一部崭新的丰田威尔法旁头犯嘀咕。他说:“哟呵,这车,三十来万,也敢拿出来搅这趟水?!”仔细一看,新车漆面反光扎眼,前脸儿那横着两层“假牙”镀铬,灯组呼啦啦细密排成一溜,和之前那种臃肿路上像面包似的老威尔法,判若两车。
群里有个家伙今年年初就定了一台2.4T,提车回来头一件事不是合影发朋友圈,而是给大家直播拆大灯——原厂矩阵式的,换成了一种据说台湾流过来的带流水效果的版本。值不值?没人真在意,反正市场价33万出点头儿,讲心里话,十年前在车场蹲一天,想都想不到丰田哪天会这么玩。毕竟你对上一代混动落地认了57万,这差价,着实挣钱。
说到动力,师傅在试车的时候顺嘴说,2.4T带那8AT,抬脚就有反应。他还半开玩笑地比划,说“老2.5L那点勉强的油水,见了这个活脱脱像钢炮。”而且油耗,听他说那是“还算厚道”,城里开着能压在十一升左右。这车实际装满七口加三四个箱子,红绿灯急踩也不打软腿,路过杨家庄那一溜儿水泥搓板路,座椅弹跳居然柔和,没让人背心冒汗。
有意思的是,新老车主碰头就抬杠。邻居小王家那台17款混动的,本来一直说丰田内饰土味重,这回进了新款威尔法车厢,忍不住说“搞得有点飞机味儿”。航空座椅花活儿多,左右通风加按摩,真正搞笑的是跑长途女儿嫌躺倒了出不来。后排氛围灯开着,JBL一响,刚进店娃就迷糊睡着。唯一吐槽是第二排侧滑门触发不是很机灵——手忙脚乱踢上去,有时候得试两回,师傅说这包灌点润滑油能缓解,但偶尔还是会叫人着急。
有一回二手车市场里,一台顶配的白色老版威尔法就因为木地板开裂,报价硬生生砍了大几千。回头也没人了解,现款的地板底下静音棉加厚了,长期底盘泡水问题还没见有人反应,但师傅私下爱告诫,新车千万别贪便宜网上买地毯罩盖,否则梅雨天一积潮,发霉味儿遮不住。不是没前车之鉴,前门储物格水杯“翻江倒海”漏水也有人抱怨,但据说现在做滴水的改良了点。
有段时间微信群里传说,进口威尔法渠道不稳——有大拿跟风去查本土和港口价码,日本2.4T起步都670万日元了,合人民币就三十二七八万。你说这进口压着卖是不是流血?可另一头又有人提醒,配置上国内版本调包,L2辅助、环视、车内空气净化之类齐全,唯独高级电调方向盘要视渠道等货。四驱?别想了,全系前驱布局,就算是纯进口来填坑,本地四驱混动规格也只留给高配走量版本。别看参数挺唬,真落地对上D9那种纯电四驱,湿地起步差距就露底了。
小众配置里,其实很冷门:据说有部分高配在第三排装过独立USB充电口,头回见还是老王家儿媳吐槽岳母坐后排充电慢,才拆座垫发现藏着。又有一个卖配件的嘀咕,丰田里头搞过一个夜视系统实验版,国内坊间传了阵子,实际市售车型根本看不到。各地维修师傅也有段子,说悬挂避震虽然改软了,但拉满就会浮,加油门深踩开快,两侧风噪依旧难免,上海外环上跑起来油箱盖咔哒响,不少师傅劝回厂里重新加固一下。
本地有一位70多岁的老车主,开GL8多年的,换威尔法后来保养时忍不住抱怨:油箱口太靠后,每次加油得弯着腰寻摸半天,说只服当年别克那种老粗工程。还有人说车机系统连手机蓝牙,偶尔卡死得重启,群里流传的“插拔十次自愈”奇技淫巧,胆大的才敢试。
销量数据其实隔三差五飘忽,日本月销七千多台的数据到底怎么数,我们谁也拿不到准信儿,横竖市面新手车商盯得紧。身边胆大包天的表弟都想平进一部回来跑接送婚车,问我行不行,我只好回他一句,“有钱早点提,啥时再收紧咱也难说”。

过节回老家,高速服务区里第二排平推,老母亲一边趟按摩一边埋怨,怎么当年自家面包车连腰靠都没有。后台买配件的阿鹏悄悄说,有客户装国产空气净化器去掉原厂滤芯,最后吹进一车灰,闹得小孩咳嗽,倒贴五百元喊人上门拆。还有人琢磨,既然价格都靠近腾势、理想MEGA,威尔法新老对比,保值到底是不是像小道说的那么神,没人给定论。
常言道,买车容易养车难。新威尔法出来后,车友群流行一句话,叫“板儿正气派归它,烧油烧心归自己”。前阵子修理店来一辆刚三个月的新款威尔法后备箱异响,开拆半天原来是充气床垫放气阀掉进了备胎槽——维修师傅后来拿着螺丝刀在微信群语音里哼哼:“啥车都一样,还得仔细用。”
再往后会不会回来混动?销售说“明年春天没准有消息”,可谁都知道,啥时候上市只有厂家心里有数。反正人是先买先用,车呢,有时候也不过就是这样,跑了几趟高速,接了几次孩子,陪老人吹几回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