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

曾几何时,吉利是自主品牌里最耀眼的那颗星。销量冠军的宝座一坐就是好几年。消费者买账,市场认可,口碑也稳。可如今呢?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甚至广汽埃安都杀出重围。而吉利,却像是在风口上慢了半拍。

它真的慢了吗?还是,我们看错了它的节奏?

2015年,吉利就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这比很多对手早了整整三到五年。那时候,特斯拉还只是少数人的玩具。国内电动车还在“低速代步”的阶段。吉利却已高调宣布要全面转型新能源。不可谓不前瞻。

可结果呢?帝豪EV来了。基于燃油车改造的纯电车型。续航勉强够用,设计毫无新意。目标客户是网约车司机和家庭代步用户。没错,它卖得还行。但——这是真正的新能源未来吗?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有驾

几何品牌诞生了。口号响亮:要做“东半球最好的电动车”。首款车几何A亮相。外观有设计感。内饰也清爽。可打开平台一看——还是油改电。骨子里,它仍是帝豪GL的翻版。

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看得出诚意,也闻得出敷衍。几年时间,吉利在油改电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市场,早已变了。

2020年,特斯拉国产化落地。Model 3价格一降再降。智能座舱、自动驾驶、OTA升级……这些概念像一记重锤,砸醒了整个行业。用户开始问:我的车,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更新?

这时候,吉利终于拿出了SEA浩瀚架构。180亿元投入,4年研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电专属平台。不是油改电。不是过渡方案。是面向未来的底层架构。

极氪001,首款车。猎装轿跑造型。续航破700公里。空气悬架、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配置拉满。发布即引爆市场。盲订订单瞬间破万。

但,问题也来了。加价提车?电压虚标?电机故障频发?车主维权群一个接一个。信任,开始动摇。大量订单流入“海鲜市场”——二手平台。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有驾

这背后,是产能跟不上?是供应链不稳?还是急于求成的心态在作祟?

我们再看品牌布局。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有多少?吉利银河、几何、领克、极氪……四个主力品牌齐发。每个品牌都要独立运营。研发、营销、渠道、服务,全都要铺开。

资源,被摊薄了。战略,被稀释了。消费者一头雾水:几何和银河什么关系?极氪和领克谁更高端?吉利到底想卖给谁?

反观比亚迪。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虽多,但主线清晰。技术统一,平台共享。刀片电池、DM-i、e平台3.0……每一个都是杀手锏。

理想呢?一个品牌,三款车。精准定位家庭用户。增程路线打穿细分市场。没有冗余,没有内耗。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有驾

而吉利呢?2023年,全年销量168万辆。新能源卖了48万辆。占比不足3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两辆是燃油车。

燃油车,仍是它的基本盘。博越、星瑞、星越L……每一款都是爆款。品质稳定,成本控制优秀,渠道下沉深入。

所以,它真的“玩不转”新能源吗?还是——它根本不想那么快“转”?

技术不行吗?不。SEA浩瀚平台的技术实力,已被极氪001、极氪0X、银河E8等车型验证。800V、碳化硅、智能底盘……该有的都有。

那问题出在哪?

是战略的摇摆。是燃油与电动的“双轨制”导致资源分散。是品牌太多,声音太杂。是用户心智被稀释。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有驾

吉利怕的,或许不是新能源做不好。而是燃油车基本盘动摇。它太依赖燃油车的利润了。一旦全面转向电动,短期阵痛太大。

于是,它选择了一条“稳妥”的路:新能源,先作为补充。等市场成熟,再逐步切换。既不落后,也不冒进。

可时代,还允许它这么“稳妥”吗?

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已超40%。一线城市,接近60%。政策、基建、用户认知,全部到位。窗口期,正在关闭。

吉利现在猛推银河系列。L系列增程,E系列纯电。价格下探,打法激进。极氪独立运营,冲刺高端。领克全面电动化。几何回归大众市场。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有驾

它开始集中火力了。

但,用户还记得那些油改电的旧账吗?还记得极氪初期的混乱吗?还记得品牌之间的混乱定位吗?

信任,一旦失去,重建极难。

技术,吉利不缺。钱,吉利不缺。缺的是——决断力。是像比亚迪那样,壮士断腕的勇气。

它曾是自主品牌一哥。靠的是敢打敢拼,是快速迭代,是精准洞察。

今天,它需要的,或许不是更多的品牌。而是——一个清晰的声音。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有驾

一个让用户一听就懂的声音。

一个告诉市场:吉利,真的all in新能源了。

否则,一哥的光环,终将褪色。

而未来,属于那些敢于颠覆自己的人。

曾蝉联自主一哥的吉利,为何玩不转新能源?-有驾

吉利,准备好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