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加长版轴距破3米2,第三排座椅实测185cm壮汉坐进去腿还能翘二郎

问界M9加长版轴距破3米2,第三排座椅实测185cm壮汉坐进去腿还能翘二郎,这背后藏着9000吨压铸机和72个零件消失的故事

上个月在冰雪场地试驾,零下27度冻得手机自动关机,这台车的电池还能爆发出92%的电量。当时车上坐了六个成年人,第三排那哥们儿180斤的体重,膝盖跟前排座椅还隔着五公分多,下车时说了句“比我家沙发舒服”。这话听着夸张,但你要是知道座椅那些看不见的数据,或许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

说白了,加长版这次动了真格。不是简单把B柱往后挪挪了事,而是后悬拉了6.5厘米、尾厢深度多出4厘米、轴距再偷3厘米,算下来转弯半径确实大了些,从5米9涨到6米2。不过华为那边给后轮加了个5.8度的同向转向,实际掉头时方向盘少打半圈,停车场倒车入库倒没感觉麻烦多少。

问界M9加长版轴距破3米2,第三排座椅实测185cm壮汉坐进去腿还能翘二郎-有驾

车身结构上有些讲究。前防撞梁做成“目”字形封闭截面,壁厚接近3毫米,比上一代那种“口”字梁吸能高了一截。白车身扭转刚度跑到4万多牛米每度,这数字比不少百万级车型还高点。车顶那层内衬在C柱位置挖了条2厘米多的凹槽,用手指使劲按才能摸出来,据说是为了过头碰测试,细节藏得够深。

电池这块儿用的半固态技术,能量密度285瓦时每公斤,比标轴版本的190提升了一半。关键是低温表现,零下30度环境舱里1C放电还能保持九成多容量,普通三元锂电池这个温度下七成五就顶天了。电芯外壳做了径向约束,内部预压3兆帕,循环一千次膨胀率控制在4%以内,这些参数听起来枯燥,但决定了你冬天在东北开车会不会趴窝。

后车身那块一体压铸件挺有意思,9000吨压铸机一次成型2.3平方米的投影面积,原本72个钢制冲压件变成1个铝件,焊点少了快800个,车身减重17公斤。材料用的铝硅锰镁合金,屈服强度180兆帕,延伸率10%,压铸岛每40秒抽检200万个点,尺寸偏差控制在正负0.3毫米。这种工艺听上去挺科幻,但落地效果就是车身刚性上去了,异响少了。

车顶那颗激光雷达是96线和128线混血的方案,水平角分辨率0.1度,垂直0.2度,200米外能识别10厘米见方的黑色物体。夜里120公里时速对向车开着6000流明远光直射过来,点云信噪比还能保持28分贝,误检率不到千分之三。芯片端用28纳米ASIC做预处理,把4.8兆bps的点云压缩到480千bps,车载以太网带宽压力降了九成。

问界M9加长版轴距破3米2,第三排座椅实测185cm壮汉坐进去腿还能翘二郎-有驾

第二排右侧座椅参照NASA那套人体中性姿态标准,坐垫123度、靠背120度、小腿130度,滑轨能往后挪5厘米,腿托抬到70度时膝部角度128度,腰椎压强0.42牛每平方厘米,比普通座椅低了0.13。16个气囊按摩点,频率0.5到1.2赫兹,三段气压循环,8分钟能让腰背血流量降18%,长途跑个五六百公里腰不酸。

尾灯那圈贯穿灯带1米42长,塞了3640颗μLED,每颗独立PWM调光,能跑8帧动画。灯罩双色注塑,外层PC抗紫外线,内层PMMA导光,表面能32毫牛每米,灰尘附着量比普通灯罩少四成。法规要求5万坎德拉每平方米亮度,实测跑到8万,寿命1万小时光衰不到10%。

车载对外放电功能给到5.2千瓦,峰值效率97%,电压200到250伏可调。试过同时启动3台1.5匹空调,总功率4.8千瓦,电池剩30%的电量还能撑3小时,电压跌3伏,频率漂移0.05赫兹,远低于国标的0.2。露营模式能设20%SOC自动断供,防止电池耗光打不着火。

问界M9加长版轴距破3米2,第三排座椅实测185cm壮汉坐进去腿还能翘二郎-有驾

这车开起来动力响应挺直接,四电机总功率600千瓦,扭矩响应时间4毫秒。滑移率控制用的预测式MPC算法,每1毫秒求解一次16阶矩阵,雪地0.2摩擦系数起步,0到50公里加速3秒2,方向盘基本不用修正。前副车架75公斤全铝结构,侧面掏了36个直径3厘米的圆孔,形成共振腔,在180到220赫兹降噪3分贝。怠速时方向盘振动0.08米每秒平方,同级平均0.15,开起来细腻很多。

后排那块32寸4K吸顶屏厚度19毫米,0到75度任意悬停,翻转声音不到35分贝。Mini-LED背光720分区,亮度1000尼特,色域覆盖95%DCI-P3。散热用0.4毫米热管加石墨烯片,连续播4K视频2小时,屏背温度38度,比iPad Pro低5度。

说到底,这些数字和参数背后,无非是想让坐车的人舒服点,让开车的人踏实点。至于值不值这个价,还得你自己坐进去感受感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