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联手音乐巨头搞创作?这哪是服务艺术家,分明是给土豪造了个移动社交通行证
恕我直言,奔驰这次拉着环球音乐和杜比实验室搞的“车载音乐创作”,表面看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联姻,扒开那层镀铬装饰,里头全是顶级玩家的身份算盘。他们把一台迈巴赫S级变成移动的杜比全景声录音棚——这根本不是给挣扎在温饱线的独立音乐人准备的,这是给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金主们,量身定制的最新社交货币。
我敢说,奔驰的工程师和营销团队,绝对深谙中国高端人群的社交密码。你想啊,一个企业老板,饭后坐在迈巴赫的后排,对着AI语音来一句“给我连接北京的录音师”,然后在完全隔音的座舱里,跟某个当红歌手远程完成一段歌曲的录制。这场景,比单纯在五星级酒店请客吃饭,格调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哪里是搞音乐?这分明是把录音棚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极具排他性的顶级商务洽谈室。那些真正需要安静环境搞创作的音乐人,可能还在为下个月城中村房租发愁,而另一边,有人正堵在长安街上,用着百万豪车和顶尖技术“玩”音乐。这种刺眼的资源错配,才是这个华丽概念里,最核心的黑色幽默。
再看看那台Vision Iconic概念车,什么太阳能涂层每年增加7450英里续航,什么L4自动驾驶让乘客更轻松。这些技术听起来很美,但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它距离普通消费者的日常有多遥远。它所有的炫技,最终都服务于一个目的:强化那座移动的“奢华堡垒”。当科技不再致力于解决普通人的出行痛点,而是沦为极少数人标榜身份的华丽装饰,它的进步性就得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所以,别被“音乐创作”这种文艺字眼迷惑了。奔驰这一波操作的真正狠活,是精准地给富裕阶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碾压式的社交谈资。当你的朋友还在晒私人飞机和游艇时,你已经可以在朋友圈轻描淡写地发一句:“今天堵车时,顺手在车里做了首歌的混音。” 这种无形的阶层区隔,才是藏在那些发光星徽和蓝色天鹅绒座椅之下,最真实的产品逻辑。
这一波,奔驰算盘打得我在上海都听见了。只是不知道,那些真正搞创作的音乐人,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顶级设备,被这样嵌入一个移动的奢侈品中,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是羡慕,是荒诞,还是一声苦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