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

最近,网上关于比亚迪秦L油耗的讨论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

起因是一家知名的汽车媒体,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直播测试,主角就是刚刚上市、备受瞩目的比亚迪秦L,还有它的竞争对手吉利银河系列的一款混动车。

他们想通过一场公开透明的实测,看看这两款国产混动车的真实油耗水平,到底谁更胜一筹。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这场直播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毕竟比亚迪一直以来都以其颠覆性的省油技术作为核心卖点,那句“亏电油耗2.9L”的宣传语早已深入人心。

大家都想亲眼见证一下,这神乎其神的油耗是不是真的。

然而,这场原本应该充满技术探讨和数据验证的直播,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行驶之后,就在大家屏息以待,准备看最终结果揭晓的关键时刻,直播间里却出现了意外状况。

大量的、内容不太友好的弹幕涌了进来,充满了对其中一方的嘲讽和质疑,场面一度变得非常混乱,最终导致直播间不得不提前关闭。

这一变故,无疑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最终公布的测试结果更具争议性。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那么,最终测出来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测试方后来公布的数据,比亚迪秦L,它的油箱标称是65升,实际加满油跳枪后再补充,总共加进去了65.8升汽油。

然后这台车就一直在高速上跑,直到燃油耗尽彻底趴窝,总共行驶了1163公里。

我们拿总加油量除以行驶里程,再乘以一百,就能很简单地计算出它的高速平均亏电油耗,结果是百公里5.66升。

而另一边的吉利银河混动车,60升的油箱实际加进去了64.1升油,却跑出了1267.3公里的惊人里程,算下来平均亏电油耗只有百公里5.06升。

这个结果一出来,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点难以接受。

毕竟,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就是省油的代名词,怎么会在高速对决中输给了对手,而且测出来的5.66升油耗,跟官方宣传的2.9升相比,差距也太大了。

一时间,各种说法都冒了出来。

有人说这个测试不公平,是不是在测试路况、驾驶方式上有什么“猫腻”,故意让比亚迪跑出高油耗。

也有人觉得,这下是“真相大白”了,认为比亚迪就是“虚标”,宣传和实际严重不符,欺骗了消费者。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这个5.66升的油耗,对比亚迪秦L来说,究竟是冤枉了它,还是它本就如此?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这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要弄明白汽车厂家宣传的油耗和我们自己开车跑出来的油耗,为什么总是有差距。

这背后,其实是测试标准不同导致的。

首先,我们得知道,比亚迪宣传的那个极低的油耗,是在一种叫做NEDC的测试标准下得出的。

这个NEDC,全称是“新欧洲驾驶循环周期”,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比较老的欧洲标准。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理想化的“驾校考场”,整个测试过程非常温柔,车辆的加速和减速都很有规律,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低速区间行驶,平均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电混动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动机的优势,发动机总是在最经济、最舒服的状态下工作,或者干脆就不工作。

所以,在NEDC标准下测出两点几升的油耗,是完全符合其技术原理的,并不算夸张。

之前上百家媒体的联合测试,很多都跑出了比官方宣传还低的油耗,也印证了这一点。

和NEDC类似的,还有一个我们国家自己制定的CLTC标准,全称是“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

这个标准更加贴合我们国内城市的拥堵路况,它的平均时速更低,而且模拟了更多的怠速等待时间。

在这种工况下,混动车的电驱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所以用这个标准测出来的数据,通常也都会非常好看。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但是,无论是NEDC还是CLTC,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在实验室里,在一种设定好的、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模拟测试。

这跟我们日常驾驶中遇到的各种复杂路况,尤其是这次媒体测试的这种纯高速、高负荷的行驶场景,有着天壤之别。

这就好比用短跑比赛的规则去评判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标准本身就不匹配。

那么,有没有更接近我们真实驾驶情况的测试标准呢?

当然有,那就是WLTC,全称是“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循环工况”。

这个标准就要严格得多了,它模拟的行驶场景更复杂,包含了低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四个部分,平均车速更高,最高时速也更快,并且还考虑了开空调、开车灯等额外的能量消耗。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因此,WLTC标准下测出来的油耗和续航数据,往往更接近我们普通人开车的实际表现。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数据太真实,所以就不那么“漂亮”了。

比如一款电动车,在CLTC标准下续航可能有800公里,但换成WLTC标准可能就只剩下500多公里。

站在厂家的角度,为了让产品看起来更有吸引力,自然更愿意在宣传中突出那个更好看的数据。

所以,WLTC的数据通常只会被低调地放在车辆配置表的角落里,需要消费者自己去仔细查找。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引发巨大争议的高速油耗测试。

比亚迪秦L油耗5.66L,官方数据真实,车主实测无虚标!-有驾

测试方采用的是一种非常极限的测试方法:满油满电出发,全程以较高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直到燃油耗尽。

这种工况,对于插电式混动车型来说,恰恰是它们最不擅长的场景。

插电混动车省油的核心逻辑,是在走走停停的城市路况中,尽可能用电,减少发动机的启动次数;或者在需要急加速时,让电机和发动机协同工作,避免发动机进入高油耗区间。

但在持续高速巡航时,车辆需要一个稳定且较大的功率输出来克服风阻,这时候,发动机就必须承担起主要驱动任务,并且长时间在高转速下运行,这本身就不是发动机最经济的工作范围。

同时,高速路上几乎没有刹车减速的机会,动能回收系统也派不上用场,电能的补充几乎为零。

所以,在这种“扬短避长”的极限高速工况下,比亚迪秦L跑出5.66升/百公里的油耗,其实是一个非常真实且合理的结果。

它并没有“虚标”,只是这个数据反映的是它在特定不利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而不能代表它在日常综合使用场景下的油耗水平。

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日常用车是城市通勤占大头,偶尔跑跑高速,在这种综合路况下,秦L的油耗表现依然会非常出色,肯定远低于这个高速测试值。

这场风波,虽然充满了争议和口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给所有消费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汽车知识科普课,让我们明白了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宣传数字去定义一款车的好坏,而是要理解数字背后的测试条件和实际使用场景,这样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