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车里的各种电子设备也跟着五花八门起来。
从几十块钱的手机充电器,到几千甚至上万块的原厂大屏幕,商家们总能把功能吹得天花乱坠,让不少车主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花出去的这些钱,到底有多少是真正花在了刀刃上,又有多少是交了“智商税”呢?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价格也不贵的选择,反而比那些昂贵的“高科技”产品更实用、更安全。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些车载电子设备里的门道说清楚,让大家在以后选购的时候,心里能有杆秤,不做那个被忽悠的“冤大头”。
先说说几乎人手一个的行车记录仪吧。
走进任何一家汽车用品店,销售人员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买就买4K的,拍得清楚”。
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分辨率高,画面自然就清晰。
但这里面藏着不少普通人容易忽略的问题。
首先就是存储压力。
4K分辨率的视频文件非常大,一分钟的视频就可能占用将近1GB的内存。
这意味着一张主流的64G存储卡,最多也就能录制一个小时左右的视频。
行车记录仪都是循环录制的,当内存满了,它就会自动删除最早的视频片段。
这就可能导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假如你下午发生了剐蹭,需要调取录像,却发现上午录下的关键证据,早就被新的视频给覆盖掉了。
其次是供电问题,绝大多数家用车的点烟器接口供电功率并不高,要带动4K记录仪这种耗电大户会比较吃力,长时间运行很容易导致设备过热、死机或者频繁重启,关键时刻掉链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那么,决定画质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是图像传感器。
这个东西就像相机的底片,尺寸越大,进光量就越足,尤其是在夜晚或者地库这种光线差的环境下,成像效果就越好。
所以,我们应该优先选择那些采用大尺寸传感器的产品,比如市面上常见的索尼IMX307或者IMX335这类“星光夜视”级别的传感器,即便它们是1080P的分辨率,其夜视效果也远比一些用小尺寸传感器硬撑起来的4K产品要清晰得多。
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叫“碰撞锁定”,它能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自动将当前这段视频紧急保存,不会被循环录像覆盖,这才是真正能保住证据的护身符。
接着聊聊倒车影像。
很多人觉得,倒车影像的广角越大越好,最好能达到170度甚至180度,这样视野才没有盲区。
这个想法其实是个巨大的误区。
广角过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画面边缘会产生严重的畸变,就像我们看哈哈镜一样,物体会变形,距离感也会失真。
经常有新手司机,看着屏幕里车尾离障碍物还有一段距离,实际上已经快要撞上了,就是因为这种视觉误差导致的。
一旦因为误判而猛打方向,还可能蹭到旁边的车辆或障碍物,得不偿失。
从大量实际使用经验来看,120度到140度之间的广角是最为合适的,它既能提供足够宽阔的视野,又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画面畸变,让我们能对车尾和障碍物的真实距离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除了角度,还有一个细节至关重要,那就是必须选择带有“动态轨迹线”的倒车影像。
就是那种能随着你转动方向盘而弯曲的辅助线,它能非常直观地告诉你,按照当前的方向,车尾会经过什么位置,对于判断倒车路径、避免剐蹭非常有帮助,比那两条固定不动的静态标线实用太多了。
再来说说车载导航和中控大屏。
现在的新车,中控屏幕是越做越大,有的甚至超过了15英寸,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但实际用起来,问题也不少。
大面积的光滑屏幕在白天光照强烈时,反光非常严重,常常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
而且,很多车企在硬件配置上并没有跟上屏幕尺寸的升级,导致车机系统反应迟钝,操作起来有明显的延迟感,有时候想调个空调温度都要点好几次,体验感远不如我们手里的智能手机。
至于导航功能,原厂自带的导航系统更是槽点满满,地图更新慢、路线规划不智能,还时不时要收取价格不菲的升级费用。
相比之下,手机导航APP不仅免费,而且地图数据实时更新,路况信息也更精准,还有各种人性化的提醒功能。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经济实惠且体验最好的方案,其实是给手机配一个好用的支架。
这里建议大家选择磁吸式的支架,安装在中控台合适的位置,既不影响视线,也避免了传统卡扣式支架会堵住空调出风口,导致手机在夏天过冷、冬天过热的问题。
对于一些车机系统比较老旧的车型,也不用急着花大钱去改装,现在市面上有一种叫“CarPlay盒子”的小设备,三百块钱左右,插在车子的USB接口上,就能让老旧的车机连接手机,实现无线CarPlay或CarLife功能,把手机上流畅的导航和音乐体验搬到车机屏幕上,性价比极高。
安全方面的设备同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胎压监测系统,很多人纠结于是装内置的好还是外置的好。
其实两者各有侧重,主要看个人用车习惯。
如果你平时主要在城市里开车,路况较好,那么外置式的胎压监测就足够了。
它价格便宜,一百多块就能买到一套,安装也非常简单,自己动手拧在轮胎的气门嘴上就行,将来换电池也方便。
虽然精度上可能比内置的略差一点,但对于日常监测胎压变化、预防爆胎来说完全够用。
而如果你经常跑高速、长途或者车辆经常需要重载,那么内置式的胎压监测会更稳定可靠一些,因为它安装在轮胎内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当然,它的价格更贵,安装和更换电池也需要去专业的轮胎店处理。
但无论选择哪种,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买那种能实时显示四个轮胎具体胎压数值的型号,千万别买只会在胎压异常时报警的低端产品。
因为只知道报警,你并不知道胎压到底低了多少,严不严重,而看到具体的数值,比如从正常的2.4bar降到了1.8bar,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处理。
最后,我们必须谈谈儿童安全座椅,这是车内所有配置中,与生命安全关系最密切的一个。
很多家长在选购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价格越贵就越安全。
实际上,衡量一个安全座椅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是它通过了哪些权威的安全认证。
在我国,所有正规销售的安全座椅都必须通过“3C”强制性产品认证,这是最基本的安全底线。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通过欧洲的“ECE R44”或者最新、更严格的“i-Size(ECE R129)”认证,那么它的安全性能会更有保障。
i-Size标准特别加强了对侧面碰撞的防护要求,能给孩子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安装方面,有两个铁律必须遵守: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安全座椅安装在有安全气囊的副驾驶位置,因为碰撞时弹出的气囊会对孩子造成致命伤害。
第二,对于4岁以下的婴幼儿,应尽可能地采用反向安装。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头部重量占身体比例大,而颈椎又非常脆弱,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反向安装可以利用座椅的整个背部来均匀分散冲击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头部和颈部,避免严重伤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