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在朋友圈翻了一圈,突然看到有人发个买这车,终身免费维修换电池,真的假的?的帖子。一看评论,全是质疑和你被骗了之类。我心里就琢磨,终身两个字,真能那么简单?人家宣传里,保险的承诺,说白了,都是有条件的,哪有那么完美的事。
说到这个保障差别,我倒是体验了几台车,特别是一些旗舰车。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广汽丰田和比亚迪。这两家真算良心了,尤其是我手里的那台丰田铂智3X,2024年刚买,新车买回来扫码,售后就说:只要你不是大事故,终身免费维修,换任何零件都没问题。都是官方承诺,但我问售后: 大事不好碰吧? 他们笑笑:没事就不用担心。
那次试驾时,导航突然弹出泊车辅助已启动提示,我好奇问:你们的智能泊车,出了事怎么赔?售后看我一眼:这肯定包赔,咱们品牌的承诺,你懂的,终身无忧。我心里其实在想:这说得挺美,但真能做到吗?毕竟,车企的承诺,背后总有人设。
比亚迪也一样,特别是他们的天神之眼系统,终身免费保障,维修补偿不设上限。而且他们还会发保障卡,写得还挺正式,都是官方标配。实际用下来,很多车友反映,开启智能泊车,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效果不错,至少在我用电,自动泊车几次,没有出现明显的开到一半死机那样的问题。
但我也注意到,保障有差异。像鸿蒙智行的车,保障期其实就短一些——问界和智界、享界,要么赠送一年免费,泊车无忧期限到期后,就得自己掏钱续。那保障上限是五万块,说白了,出了大事,也就够修个大件,但要是撞了点新款雷克萨斯那样的车,五万大概只够小修小补。
更别说,小鹏的智驾险——每年雷打不动要花239元,赔付比例又低。满打满算,要搭车出来,保一个车损额的10%云云。听起来像你赔你自己,但其实都在自我保障的范围里,毕竟,车损的百分比都不高,主要是车主还得自己投保。
至于特斯拉、理想和小米,其实没啥专门的智能泊车赔付保障,只有商业险,出了事故还得从自己钱包掏。这里面,问题就来了: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保障走个过场,毕竟出事故时,保险费直接上去了,怎么赔,谁知道?我一直在想,这样的策略,难不成是要求用户多花点钱保险吧?
我突然想到一个细节:去年一朋友换了外边修的刹车片,居然被拒绝了终身保修,说是重要易损件得在官方店铺更换,换在外边,立马变没有保障。这还让我记忆深刻,客户对保障的信任,真的要设在那一线之上。
说到这,我没细想过的猜测是:是不是很多车企,把终身保障其实都藏着潜规则——比如换部件要用原厂、必须在官方机构,才能保证保障有效?如果随意在外边搞点改装、换件,随时失效,那这个所谓的终身就都打了折扣了。
再说个生活比喻吧,就像买了个限时买一赠一的保修卡,但却附带各种条件——比如非官方维修,不负责任。车企的终身保障,有点像我妈说的等你买到手了,家里的规则才算数。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就算终身能用到多大年限,也得看具体合同条款。
我也试着算了下:假设每年修车平均花费(不算重大事故)大概2000元,有的车主偏保守,备用零件都自己买。那终身免费维修对比,算下来,厂家的承诺,我估计,客观上能省个十几万?这种心里预设的数字都很模糊,毕竟,遇到大损,也得看保险公司敢不敢赔。
我好奇,隔壁修理工跟我说,他见过最奇葩事情:有人说我用外边的零件换点刹车片,能保证永不出事?他笑笑:你这是不是天方夜谭?反正咱们这行业,都懂得——谁能保证绝对不坏,没人敢打包票。可想而知,真正能保障无忧的,永远都只是在合同上,或者说口头承诺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还看见一张不太起眼的保障策略流程图,里面的用户申诉路径,真是像极了游戏规则,看似环环相扣,但其实漏洞不少。你想,万一出大事故,厂家的兜底逻辑就变得很关键了。
问一下,自动泊车的那些真实体验用户,真的会觉得安心,觉得出事不怕吗?还是一碰到真大难题,就得找保险公司划清界限?或许我偏激,但我觉得,真正保障,还是要在责任清晰和有实际操作保障上多下一些功夫。
话说回来,现在的车企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信任与保障的牌子。你不觉得,一台车,长远来看,保障条件越宽,心里也越踏实?反倒是那些只出不进保障只有限期的,买回车都像买了个时间炸弹,说白了,保险不光要花钱,还得看掩饰的套路。
说到我在想,这个终身保障的游戏,谁能笑到最后?还是像马斯克说的:自动驾驶还没普及,火星的事还遥远。我们都在这场保障的试炼场上,等待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真保障。
——你有没有试过用智能泊车?我自己倒是试用了一两次,感觉还不错(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心里总有一点点担心的那种感觉,毕竟,出事后,怎么得到真正的保障,才是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