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峰发力长城汽车,技术深耕用户思维,重塑高质量发展路径

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各大品牌你追我赶地降价,今天你便宜八千,明天我优惠一万,感觉就像菜市场大甩卖,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也有些心里打鼓。

就在这股降价风潮席卷市场的时候,长城汽车的一位高管,叫李瑞峰,却站出来说了番不一样的话。

他的意思大概是,我们不打算一头扎进价格战的泥潭里,比起卖了多少台车这个冷冰冰的数字,我们现在更在乎买我们车的用户,他们用着到底怎么样,心里是不是真的满意。

这话一出,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卖不动了找个台阶下?

李瑞峰发力长城汽车,技术深耕用户思维,重塑高质量发展路径-有驾

还是说,长城真的有什么我们没看到的“独门秘籍”,敢在大家都拼命往前冲的时候,选择放慢脚步,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一个深刻变化。

过去有国家补贴,大家可以闭着眼往前冲,但现在补贴没了,油车和电车的价格差距也在缩小,消费者买车变得越来越理性。

这个时候,光靠便宜已经不够了,得拿出真本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价值”。

长城汽车选择在这个时候调整方向,恰恰是想用实实在在的技术、贴近用户的服务和全球化的视野,来走一条更高质量、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我们先来聊聊长城手里最硬的那张牌——技术。

李瑞峰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Hi4”,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咱们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

现在市面上很多混动车,尤其是一些新品牌,喜欢用一种叫“增程式”的技术。

简单理解,就是车里装了个汽油发电机,发动机本身不直接开车,它的任务就是烧油发电,然后用电来驱动车轮。

这样做的好处是结构相对简单,开起来也和纯电车很像,比较平顺。

但长城觉得,这还不够好。

他们搞的这个Hi4技术,是一套更复杂的智能电四驱混动系统。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特别聪明的“动力管家”。

它不仅有发动机,还有电动机,而且前后轮都能有动力。

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根据你开车的具体情况,自动帮你选择最合适的动力模式。

比如,你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它就自动切换到纯电模式,既安静又省油,体验和开一台纯电动车没区别。

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一脚油门踩下去,它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就会同时发力,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动力,让你感觉像在开一辆性能车,而且因为是四轮驱动,车身会特别稳,给你很强的信心。

李瑞峰发力长城汽车,技术深耕用户思维,重塑高质量发展路径-有驾

如果你要跑长途上高速,它又能让发动机工作在最省油的状态,保证了续航里程和经济性。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就实现了在任何路况下都能做到动力和油耗的平衡。

这套技术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几十万的硬派越野车上都能搭载,这就是长城敢于不跟风增程式,坚持走自己技术路线的底气所在。

他们认为,这才是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的高阶技术。

甚至,他们还发布了一款普通消费者可能觉得很遥远的4.G V8混动发动机,这显然不是为了眼前的销量,而是为了未来在更高端的市场里,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种在技术上的坚持和提前布局,是他们敢于淡定看待短期销量波动的重要原因。

光有好的技术还不够,还得让消费者能感受到,能理解,并且愿意为此买单。

这就引出了长城的第二个大动作:改变和用户沟通的方式。

过去我们买车,基本都是通过4S店。

厂家、经销商、消费者,这中间隔着一层。

我们对车子的抱怨、建议,要传到厂家的耳朵里,往往会延迟,甚至失真。

长城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中间的墙推倒,直接和用户“面对面”。

他们开始搞“直营”,让厂家的人直接服务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像李瑞峰这样的公司高管,不再是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报告,而是真的跑到用户中间去。

他们会参加车友的聚会,和车主们一起吃饭聊天,听取最真实的声音。

这种变化带来的效果是很显著的。

比如说哈弗猛龙这款车,它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像一些网红车那样铺天盖地地宣传,销量也不是一下子就爆了。

但是,很多第一批车主用过之后,发现这车确实不错,四驱系统在烂路上很稳,油耗也比想象的要低,空间又大,于是就在自己的圈子里口口相传。

李瑞峰发力长城汽车,技术深耕用户思维,重塑高质量发展路径-有驾

就这样,靠着实实在在的口碑,它的销量反而稳步地爬了上来。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当一个产品足够好的时候,用户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广告。

通过这种直接的沟通,长城可以更快地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然后迅速地反映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中去,形成一个非常健康的循环。

最后,我们来看看长城的全球化布局。

他们的策略非常清晰,在国内市场,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打磨技术、优化用户体验,练好“内功”。

而在海外市场,他们则是在全力出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长城汽车在国外的销量已经非常可观。

根据2023年的数据,他们在海外卖出了超过45万台车,同比增长了四成多。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意味着长城汽车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销量是来自全球市场。

他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海外年销量要突破一百万台。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的出海,不是简单地把国内的车卖到国外去,而是做了很多本地化的创新。

比如,他们了解到东南亚地区常年高温高湿,对车辆的空调系统和电池散热是个很大的考验,于是他们就专门针对这个市场开发了适应性更强的混动车型。

这种精耕细作的模式,让他们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

其实,这背后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进步。

正因为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可以说是“地狱模式”,才逼着像长城这样的中国车企,把技术、品质、成本控制等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

带着这一身在国内千锤百炼出来的“武艺”走向世界,自然就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所以,长城在国内坚持高质量发展,与他们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国内市场的深耕为出海提供了坚实的产品和技术基础,而海外市场的成功又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总的来看,当整个行业都为销量增长感到焦虑,甚至不惜牺牲利润去打价格战的时候,长城汽车选择了一条更考验耐心和定力的路。

他们用Hi4这样的核心技术来锚定自己的赛道,用直营化的方式来重塑和用户的关系,再用全球化的视野去打开未来的增量空间。

这是一种典型的长期主义思维,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品牌价值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当市场的潮水退去,那些只靠营销和价格的“裸泳者”可能会遇到麻烦,而像长城这样坚持技术为本、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中,赢得最终的话语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