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要说哪款车的话题度最高,雷克萨斯全新一代的ES绝对算得上一个。
自从它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第一次跟大伙儿见面,围绕它的讨论就没停过,尤其是它的外观设计,简直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很多人都觉得,雷克萨斯这个一向以稳重、儒雅形象示人的品牌,这次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了?
特别是车身侧面那条非常规的弧线,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那么,雷克萨斯这次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这台车的设计到底是成功的创新,还是一次偏离轨道的冒险?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台备受争议的新车。
首先,我们必须把目光聚焦在争议最大的地方,就是那条从车头引擎盖一直延伸到车尾的侧面线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雷克萨斯ES一直都是那种温文尔雅、线条流畅的行政级轿车,它的设计语言讲究的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优雅。
而这次的新车,却在侧面用一道非常深刻、带有明显转折的弧线,彻底打破了以往平直舒展的腰线设计。
这种感觉,就好比一位一直穿着合体西装的绅士,突然换上了一件剪裁非常前卫的时装,让熟悉他的人感到既新奇又有些许不适应。
网络上的声音也分成了两派,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大胆的突破,让整台车看起来更有力量感和未来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个设计显得很突兀,破坏了车身侧面的整体感,甚至有些画蛇添足。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条线并非设计师心血来潮的产物,它的背后有着非常实际和长远的考量。
首先,这条设计语言的根源,来自于雷克萨斯之前发布的一款名为LF-ZC的纯电概念车。
这台概念车代表了雷克萨斯品牌向电气化时代转型的设计方向,而全新ES,可以看作是这个未来蓝图的首次量产化尝试。
在电动车时代,汽车设计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空气动力学性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阻。
风阻越低,意味着消耗的能量就越少,续航里程也就越长。
这条看似夸张的弧线,实际上是经过了大量计算机模拟和风洞测试后,为了优化气流、降低风阻而精心设计的。
它能更有效地引导空气平顺地流过车身,减少车尾的涡流,这对于提升能效至关重要。
其次,这个设计也和全新ES车身尺寸的巨大变化息息相关。
根据官方数据,新车的车身长度比上一代增加了足足165毫米,达到了5140毫米,轴距也加长了80毫米。
这意味着整台车变得更加修长和低矮。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三段式、平直腰线设计,那么如此长的车身很容易在视觉上显得拖沓和笨重。
而这条弧线的作用,就像一个巧妙的视觉分割线,它在车身中后部形成了一个收紧的效果,既强调了后轮翼子板的力量感,又让修长的车体显得更加紧凑和动感,打破了传统大型轿车可能带来的沉闷感。
所以说,这条备受争议的“流量线”,其实是功能主义和美学在新的车身比例和电气化需求下的一种必然融合。
或许我们现在看它还不太习惯,但这很可能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设计,就像很多年前一些经典设计刚问世时也曾饱受争议一样。
当然,外观上的变化远不止这一处。
车头部分,雷克萨斯标志性的纺锤形格栅也进行了适应时代的进化。
它不再是传统燃油车那样完全镂空用于进气的格栅,而是采用了与车身同色的封闭式设计,这已经成为了电动化车型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明确地告诉外界它的身份转变。
配合上造型更加锐利、功能集成度更高的大灯,以及半隐藏式的门把手和贯穿式尾灯,全新ES的外观确实彻底告别了过去的中庸之道,变得更加年轻、更具科技感。
如果说外观的大胆变革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那么当你拉开车门,进入车内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雷克萨斯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
他们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内啡肽座舱”。
这个词可能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很好理解。
现在市面上很多新车,尤其是一些新势力品牌,它们追求的是给驾驶者带来“多巴胺”式的体验。
什么是多巴胺?
就是零百加速三秒多的瞬间推背感,是中控台上一块超大屏幕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
这种体验非常刺激,但往往是短暂的。
而雷克萨斯所追求的“内啡肽”,是一种更持久、更舒缓的愉悦感。
它就像是长跑过后身体微微出汗时的那种满足,或是沉浸在安静环境中阅读一本好书时的那种宁静。
它不追求一时的感官刺激,而是希望为车内的每一个人营造一个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空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雷克萨斯在车内的每一处细节都下足了功夫。
比如,车门饰板上首次采用了“竹层透光”的工艺。
这并非简单的贴了一层竹纹饰板,而是用真实的竹子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层层压制,当车内的氛围灯点亮时,光线会从竹子的天然纹理中温和地渗透出来,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光影效果。
这种感觉,很像东方庭院里,阳光透过竹帘洒下的斑驳光影,将自然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再配上淡雅的青竹色内饰,整个座舱的氛围立刻就变得宁静而有格调。
还有一个非常体现东方待客之道的巧思,就是它全球首创的隐藏式响应按键。
在中控等区域,你看不到任何实体按钮,表面非常简洁。
但当你的手靠近时,相应的功能图标就会柔和地亮起,仿佛在无声地迎接你。
当你按下去的时候,又能得到清晰的物理反馈,避免了纯触摸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感和冰冷感。
这种互动方式,既保留了科技的简洁,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和温度。
此外,车内的各项配置也都围绕着“人”来展开。
比如为副驾驶席设计的“舒享”套件,不仅有电动腿托,还有一个专属的化妆镜,充分考虑到了乘客的需求。
后排的“尊享座椅”更是可以通过各种调节,为后排乘客提供头等舱般的舒适体验。
再结合顶级的马克莱文森音响系统与氛围灯的联动,以及首次搭载的、以竹子为基调的座舱香氛系统,当所有这些元素协同工作时,全新ES就不再仅仅是一台代步的工具,而更像是一个移动的、能够疗愈情绪的私人空间。
它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你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片刻的安宁。
这或许就是雷克萨斯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给出的不同于他人的答案:真正的豪华,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回归到人最本真的情感和感官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