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传祺向往S9正式上市,标配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售价22.99万元起让消费者享受科技与品质的升级

刚翻开传祺官方微博,看见那款向往S9的官图,心里直想:这车还挺有科技范儿的。其实我对传祺那帮人一直有点复杂的感觉。一方面,技术水平确实在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粗糙,另一方面,售后还得擦亮点、渠道还得打磨。毕竟,光光看配置表,动辄跻身智能驾驶+豪华的阵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我记得去年某聊天,朋友说:你知道嘛,这车配的华为ADS 4,感觉像是让手机的AI帮我自动开车一样。我嗤之以鼻:就光配个华为,看来还对得起那个科技潮牌的招牌。但没想到,这次传祺是真的把华为的这套所谓全场景智能辅助放在了重头戏,标配于每一辆向往S9上。

站在车间里,我那工友琢磨:华为的这个ADS 4,感觉比我大哥手机新出的那个芯片还牛。说完又皱眉嘟囔:你说,咱们那些供应链,怎么保障这么复杂的感知单元都靠谱?我也在想:这玩意儿,感知29个点,城市高速全场景,一旦哪一块出点问题,车里那点高科技也成摆设。这儿有个疑问:这个感知单元,是真的全场景那里都能准确识别,还是只是看上去很炫?

广汽传祺向往S9正式上市,标配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售价22.99万元起让消费者享受科技与品质的升级-有驾

价格真算不上亲民,22.99万起,好像有点高了点。这价,不能光靠品牌科技噱头撑着,需要真材实料。其实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算出百公里的电耗,按照工厂称的体感是3.8升油(其实大部分插混真的是靠电,油只当备用),能跑个700公里(估算/样本少),也算是比纯燃油车省油。可如果你开得慢点,城市里偶尔堵,那估算油耗可能还要高一些,总归还是要磨合。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段关于电池的,到宁德时代采购的那部分。记得老师说:电池一块,里面像个微型液体金库,能量密度高,但要确保安全。我那朋友插话:不用担心,咱们这次用的版本,安全系数挺高,爆炸几率小。其实我心里有个隐隐的猜测:这些电池材料,用的可能比之前的更先进一些,毕竟,也不想让这个价格变成抢修借口。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全场景智能驾驶,实际用起来,真能像宣传说的那么无缝衔接?又或者,还是得保持点人类干预的余地?倒也不是怕自动驾驶出事,只是真的担心技术,也许哪天感知失误,出一个小事故,那软件再聪明,也比不过临场的判别能力。

还是得承认,APP里的导航、传祺的智慧中控这些套路,大家都惯了,惯到惯的。

广汽传祺向往S9正式上市,标配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售价22.99万元起让消费者享受科技与品质的升级-有驾

这款车前排座椅,质感上还可以,但我发现比起另两家(比如比亚迪、蔚来),它的中控屏幕占比好像略小一点。对比:同价位的比亚迪唐和蔚来ES6,屏占比都在85%以上,传祺大概在80%。实操差别——观感上,可能没那么明显,但在横屏操作,或者看地图时,那细微差别就能体现出来。

我开始琢磨:这是不是归于设计偏好?还是研发团队对整车性能的取舍?是真的可以简化操作流程,还是因为成本限制?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没想过,为什么要把感知系统布得那么密?难道是硬件逼得?还是开发的技术门槛高?(这段先按下不表)

但我也知道——做那样多感知单元,背后是硬件制造的难度,供应链博弈,和研发的技术积累。不像手机那样卡贴几天搞定,汽车要确保长时间稳定,也许得半年、甚至一年才能验证一套感知方案的可靠性。这就像装修,挂个灯,找个开关线,简单;但如果要保证用了五年不掉链子,背后要做的事可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让人头大的是,这所有的技术应用,最后还要被卖出去——渠道商、售后、甚至本地维修点。传祺的线下还能维持科技高端的水准吗?毕竟,有得有失。其实我心里还有个疑问:大部分智能驾驶功能,真的被很多人用得多吗?还是说,车厂差着的,是个未来愿景?

聊到这,脑海里突然浮现:我刚遇到的一个销售,说向往S9的卖点在于‘科技门槛’,让普通人也能体验到智能驾驶。我其实质疑:这门槛到底在哪?是技术难度?还是价格?那消费者能不能接受,还是大家都觉得这车好看就行?

广汽传祺向往S9正式上市,标配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售价22.99万元起让消费者享受科技与品质的升级-有驾

说到这我又偏离主题,有点被这个科技+价格的组合带偏了——它是不是还得靠品牌和渠道来支撑?你别以为技术到位就完事了,关键还是卖的出去、修得起、有人愿意每天开。

其实我也不敢一定断言:未来汽车就走智能这条路?还是会被成本绑架得很厉害。像你说,车里只要多点感知,再配感应灯、自动泊车,走一圈也就花点电费。临场小计算,电费按0.6元/千瓦时算,电池容量70kWh,一次充满大约42元,跑个300公里(实际会少点),每公里的成本也就0.14元,乍一看挺划算。

汽车从新车到皮破灯裂,还得修,换传感器,那成本省得我都可以想象:是个看似划算,实则复杂的游戏。其实我还没想过,为什么做车的难点,不在于技术硬件层面多复杂,而是软件的逻辑才是最后最大难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刚才我和朋友说起传祺智能驾驶,他反问:你觉得,现在的车,安全到底是‘安全技术’多重要,还是‘个体驾驶惯’更关键?我心里想着:真不是我不相信技术,但人终究还是要看自己怎么用科技。

广汽传祺向往S9正式上市,标配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售价22.99万元起让消费者享受科技与品质的升级-有驾

看了下价格表——22.99万起,真有点折磨。毕竟,顶配版会不会调到30万?那就真得看它的体验能不能让买家觉得值。如果真能像说的那样无缝全场景,那倒挺期待的。

可现实也是,车的那点细节,坐进去的感觉、门关上的隔音、座椅的包裹感,这些都是最实在的。我又想:真正的科技感,不光是大件配置堆出来的,还要能用的顺手。我昨日试驾一款电车,自动挡温顺得让我差点忘了自己在开车。

又有人会说:你这是不是太实际?消费者看重的多半还是颜值、空间、品牌。这点我得承认,天下大势往智能与科技走,但每个人的优先级都不同。

话题一转——你觉得,未来的智能驾驶,是全民接受的一次飞跃,还是私有化的豪华享受?这问题,谁也没答案,只能在路上多看几眼车主的脸色。你有没有发现,车门一关,感觉迎来一场科技体验的冒险?只冒险的底线究竟在哪,我还没摸清。

广汽传祺向往S9正式上市,标配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售价22.99万元起让消费者享受科技与品质的升级-有驾

也许,最后都得靠点细节——比如那天我看到,一个老大爷正在用手势操作屏幕,居然还挺熟练,好像那车是用惯了的小伙伴。这点小细节,也许才是真正的科技的温度。

你说,下一步,智能驾驶会变成全民皆兵吗?还是会像今天这样,旗舰车,才拥有全场景功能?我心底的那个疑问,总是不自觉地浮出水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