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万级家用车圈,轩逸经典这车可算是屡试不爽。我记得那天跟朋友聊天,他一边点着头一边说:这车空间真心大,坐着舒服又耐用。我听完默默点了点头,心里想的也差不多——空间大、油耗低,这一直都是它的招牌。
我盯着仪表盘上的油耗数字,估算了一下。新车百公里油耗大概在5.3L(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可能有点偏差),自己用车一年大约得跑15000公里,油费每年能省个几百块。比起那些什么缤智或者卡罗拉,轩逸经典不追求花哨,简简单单,省钱省心,心里就没那么犹豫。
我也觉得不能满意得太快。就像我之前开朋友的那辆吉利帝豪,配置明显比轩逸要丰富,尤其是智能化方面。你试过没,低配车型连中控屏都没有,怎么和现代家庭的需求对得上?我在想,轩逸经典这块短板,要不还得补一补:把中配装得再智能点,倒车影像、无线CarPlay这些,消费者看得可就不同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图表,轩逸的空间优势大概是2712毫米的轴距(样本少,未必精准),但观感真挺好。从后排座垫到地面,几乎没有中间隆起,家里老人孩子坐着都挺舒服。可我突然在想:这是不是也限制了它在运动化、年轻化上的突破?像别的车搞个运动套件、跑车化设计,能吸引一部分年轻用户。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不太确定是不是只靠微调线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你觉得,轩逸还能变年轻点?我问朋友。他笑笑:看配置吧,上了中控屏,要不外观再调个时尚点的线条,也不差。但我心想,这样改,也不过是表面功夫,毕竟,它的核心就是家庭用户。你要闹个年轻化出来,是不是还是要回到那句:守住本心,改改短板。
这里我还想问个问题:像我日常看车的角度,是不是太偏家庭实用?真的有人会被外观吸引而放弃空间大、经济省油的优点?有时候觉得,很多家庭用户买车其实还是稳妥为先,他们对那点外观青春感其实不大在意。或者,真有一部分愿意为颜值付出更多?这些问题对我挺重要——因为品牌形象的打造,始终是个微妙的事情。
实际上,我还挺嫌麻烦的。用了好几个品牌在我的工作里积攒的经验就知道,配置、价格、渠道,哪一样都不能忽视。这些年,国产车的渠道和售后越来越贴近生活了。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些四五线城市的小店,修车、配件都比以前方便多了。轩逸经典的零件周转率高、配件经济,这个优势在用户心中其实挺加分的。
我觉得,未来它还得走亲民路线。去年我看到某经验厂家把它的价格调到6万多元,直接扫掉不少潜在家庭用车困扰。对标那个价位,像东风的某些车型配置也不比它差,但价格一便宜,用户就容易接受。是不是可以想象:把不同版本的配置再细分,普通家庭偏向实用,中高配追求点智能和颜值?这样一来,覆盖面就更广了。
说到渠道,不能不提。你想想,现在年轻人买车,往往搞线上看车、比价格甚至先搜油耗数据。线下呢?还是得多铺点四五线城市的店、维修点,要让用户觉得去哪儿都不用担心。尤其是售后保养,有个全家的感觉,用户才会放心长久用。让零件好找、价格实在,反倒成了它的护身符。
我估算了一下,每年用车成本——油费一块,保养一块,可能合计也就三四千元,其中油耗算低点的情况下,百公里也就5L多油。这样算,养车相对轻松。
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抢走了不少传统燃油车的份额。轩逸经典要不就跟上潮流,把混动技术搞得更实用一点,起码把油耗再降点,至少还能留得住用户。你觉得,混动能不能成为它的救命稻草?我知道个传闻,说是有个版本或许会引入更平民化的混动系统,但这个还没官宣,估算偏大,能不能实现还得打个折扣。
我还想问一句:你觉得家庭用户这块市场,真的只看实际用车体验,还是颜值、品牌形象也很重要?毕竟一些用户在意颜值,买车也会有点画龙点睛的成分。
最后说个细节:我昨天在家翻相册,看到小时候骑的自行车,老式的钢架,修了好几次。突然就想到,车子是不是也像那辆老自行车,但只要把骨架打磨细了、配置升级点,依旧能在家庭里保持那份亲和感。你觉得到底,未来轩逸还能坚持省油大空间这条线多久,才算是走得稳?
这段路,谁都不知道,但下一步要不要多考虑点用户真实需求上的变化,可能就是决定它还能在家用车市场立足多久的关键。
全部评论 (0)